2020 年以來,投資市場最關注的公司就是 TSLA;TSLA 帶動整個電動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除了電動車之外,電動車相關的基礎設施也很重要,其一就是充電樁等充電設備。
根據 AFDC 的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只有四萬多座的充電站,10 萬個左右的充電樁,對照 BloombergNEF 預期,很明顯仍處於供給不足的階段。
目前美國充電樁市場上的領導廠商多半在 2010 年就開始佈局,現在看起來似乎都具備先進者優勢;不過,因市場還在快速成長,每個廠商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也因此很難預估哪一種商業模式是贏定了,難保有哪間新創找到後來居上的機會;不過,還是可以透過觀察每個商業模式的優缺點,找出相對認同的商業模式,並做持續的追蹤。
本系列文章將先由首篇 — 找出市占率最高的五大充電樁廠商開始 ,主要內容為整理 BloombergNEF (彭博新能源財經)於 2020 年發布的電動車發展展望報告開始,對電動車與電動樁市場有一些基礎的概念, 接著再搭配 AFDC 的資料,找出、並簡介目前市場率相對較高的五間充電樁企業,分別為 :
1. Tesla,電動車龍頭在充電市場的布局;
2. 率先上市成功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BLNK);
3. 直流快速充電佔號稱 №1 — EVgo;
4. 美國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1 — ChargePoint ;
5. 歐洲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1,可能也是全球 №1 — EVBox。
目前唯一上市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僅上市三年 (2018 年 2 月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其他廠商目前都在尋求以 SPAC 方式上市 ( 請參考:SPAC 的上市範例), 營運數據相對有限;
所幸企業在尋求 SPAC 上市時,並非首次公開發行 (IPO),而是以併購的方式來達到上市募資的目的 ( 請參考:SPAC 的基本機制),故可不受監管機關的限制而向大眾公布未來的營運展望 ( 通常傳統 IPO上市都只可公布歷史營運數據,以及雇用市調公司做市場規模展望),本系列文章將因此得以針對個別企業的商業模式做簡介,並介紹個別公司對未來營運的展望。
重點整理
EVBox 是歐洲最大的充電樁製造廠商,在歐洲地區已經安裝超過 20 萬個充電樁,比整個美國既有的充電樁還多上一倍。EVBox 目前正尋求以 SPAC 反向合併的方式上市,有機會在 2021 年上半年完成上市,儘管目前市場對 SPAC 的熱情不再,導致 SPAC 套利空間有限,但考量歐美政府的碳排放政策將提升電動車的滲透率,預估也將帶動充電樁市場的成長,EVBox 有機會享受大者恆大的紅利,在股價走穩之後,不失為一個長線投資的機會。
受惠官方政策,在 2030 年以前,EVBox 預期將享有 50% 以上的營收成長率;
長期而言,在硬體銷售市場飽和後,旗下的企業雲端軟體 — Everon 因已與充電樁綑綁銷售,並已整合進企業用戶的營運系統,因此仍有機會為 EVBox 帶進穩定的現金流,享有輕資產商業模式的優勢,毛利率跟獲利率都將出現明顯的提升。
雲端服務的布局雖與 CHPT 類似,但 EVBox 在雲端軟體 — Everon 方面的著墨較多,似乎暗示在這方面的投入相對積極。
整體而言,EVBox 除了試圖將其軟體整合至硬體(充電樁)之外,也試圖將其雲端服務整合至其客戶的系統當中,除了可以更了解客戶的營運之外,也提高了客戶的替換門檻,逐步建置完成其兢爭優勢。
充電樁廠商雖然具成長前景,但是目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且規模相對小,股價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熱錢的影響。雖然不必然都是高估,但仍需要考量商業模式的優劣差異,以及管理階層的執行能力,方能挑出有機會脫穎而出的產業龍頭。
基本介紹
EVBox Group 成立於 2014 年 9 月 3 日,是一家位於荷蘭的私人有限責任公司,應是全球最大的充電樁廠商,截至 2021 年 3 月,在全球 65 國/地區已設有 23.5 萬個充電樁 ,擁有 EVBox(充電樁,包含 AC 與 DC)和 Everon(企業軟體雲端平台)等兩個主要品牌。
2017 年,EVBox 被法國能源公司 — Engie Parent收購。 2017年時推出企業等級的 Everon(Platform-as-a-Service, PaaS);2018 年,EVBox 收購超快速直流充電站製造商 — EVTronic。
根據資料顯示,其 AC 公共充電樁的歐洲市佔率為 25%,而 DC 公共充電樁的市佔率為 35%
如果順利的話,EVBox 應可在 2021 年 6 月左右以 SPAC 反向合併上市的方式在美國上市,或有短線交易的機會,對 SPAC 反向合併上市的短線交易機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篇文章:SPAC 的基本機制。
尋求以 SPAC 反向合併上市的 EVBox
TPG Pace Beneficial Finance Corp (TPGY)於 2020 年 10 月成立,並募集 3.5 億美元的資金;接著於 2020 年 12 月 10 日, TPGY 與 Engie New Business S.A.S. (法國能源公司 — , a subsidiary of Engie S.A. 的子公司) 達成共識,同意將與 EVBox 集團執行企業合併協議 (Business Combination Agreement)。
2021 年 03 月 24 日發布的投資人簡報
Assuming that EVBox Group completes its 2020 audit on a U.S. GAAP basis by early May, we expect to close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 in June of 2021On March 15, 2021, Pace Beneficial and ENGIE Seller amended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 Agreement (“BCA”) to allow Pace Beneficial the ability to extend the outside closing date of the BCA from June 8th by 90 days to September 6th
根據 2021 年 03 月 24 日發布的投資人簡報,如果 EVBox 的 2020 年年報於五月初完成審計,TPGY 預計將於 6 月 8 日完成合併案,最慢可以延後至 2021 年 09 月 06 日。
TPGY 在 2020 年 10 月成立,在 2020年 12 月 10 日就宣布反向合併案,若能在 2021 年 6 月完成合併案,動作算滿快的。
根據企業合併協議 (BCA,Business Combination Agreement),原本的截止日期為簽約後的 180 天內要完成交易 (大約是 5 月底);不過,BCA 裡面也寫到,只要在截止日期前提前通知對方,就可延長為 270 天,也就是到 9 月。
也就是說,如果審計沒有通過,導致 TPGY 預期合併案不能在 6 月 8 日前通過,TPGY 必須在 5 月 28 日前趕快宣布將截止日延長至 9 月 6日。
如果 TPGY 在 5 月宣布將截止日期延長,市場或解讀為合併進度不如預期,或負面影響股價表現;
先前 CHPT 也曾延後特別股東會,或許都可視為警訊?
根據該合併協議,合併完成後的新公司的資金將達 13.94 億美元,來源包含, (1) Engie 既有的出資額 (即 6.07 億美元)、(2) SPAC (即 TPGY) 放在信託帳戶中的 3.5 億美元、 (3) 因執行 FPA 所額外獲得的 1 億美元(Forward Purchase Agreement,遠期購買協議,主要是針對發起人與董事所設計的協議,亦即發起人或董事將額外出資再買進更多股權)(請參考:深入探討:Bill Ackman 的 PSTH 《設計 I》)、 (4) 上市前私募投資人(PIPE Investors) 投入的 2.25 億美元,以及 (5) 發起人股份與出售給 FPA 投資人的發起人股份所合計的 1.13 億美元。
上述股東將獲得新公司的股權比重分別為 44%、25%、8%、16% 與 7%。
EVBox 的營運模式:以輕資產為主,與 CHPT 非常類似
EVBox 的營運模式與 CHPT 非常類似,可參考美國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NO1 — ChargePoint,將兩間公司互為比較,可以更了解整體的充電樁產業。
相異之處在於,EVBox 強調其客製化與彈性,並且花較多篇幅在強調其雲端軟體。
EVBox 提供的充電解決方案可分為 (1) 企業與車隊客製化充電解決方案 (包含公用事業、充電網絡營運商、車隊、加油站與汽車零售商 )、(2) 商業充電解決方案 (包含工作場所、醫院與零售商店),以及 (3) 住宅與車廠充電解決方案 (包含私人住宅、公寓以及 OEM 車廠)
對應的客戶如下,與 CHPT 有滿高的相似度,應該就是在美國與在歐洲的差別。
商業模式 = 硬體銷售與軟體服務
EVBox Group 將 (A) 硬體銷售與 (B) 軟體服務進行綑綁銷售,因具備模塊化和可擴展的結構,客戶可根據需求來選擇特定的硬體、軟體訂閱和服務。當然還有相關的 (C) 售後服務。
硬體銷售主要就是將充電樁賣斷給充電站業主,充電樁的功率自 3.7kW 到350kW 都有,因此包含交流充電樁(AC)與快速直流充電樁(DC),並致力於開發可為客戶量身訂製的充電樁 (客戶自己的品牌露出)。
軟體服務包含與充電樁管理相關的企業雲端服務 - Everon,也可依客戶需求來設定功能,並向其按年收取費用,除此之外,還提供使用,安裝,延長保修,託管服務和培訓等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EVBox 花滿多篇幅介紹 Everon 這個品牌,顯示 EVBox對於該軟體還滿有信心的。
作為對比,在相關文件中,甚至沒有看到 CHPT 旗下雲端軟體的品牌名稱。
(A) 硬體以賣斷為主,並不經營充電站,可避免與客戶利益衝突
因充電樁是賣斷給充電站業主的,EVBox (與 CHPT) 本身並不需要營運充電站,跟其他充電樁企業相比 (如 BLNK 與 EVgo),資產相對較少,屬於輕資產的經營模式,也可避免與客戶間的利益衝突;
此輕資產模式讓 EVBox (與 CHPT)可將充電樁的銷售收入拿去研發,並迅速擴大營運規模,搶佔市佔率,達到處處皆可充電的終極目標。若以目前的市占率來看,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
跟 BLNK 與 EVgo 相比,EVBox 的電動樁產品線相對齊全,與 CHPT 相當。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因為這兩間龍頭公司都是較早成立,且是以 Level 2 為主力,進而慢慢延伸至快充充電樁,產品線理所當然相對完整。
如本系列文章所介紹的,Level 1 與 level 2 (AC)通常提供給停車時間長的場所,如家庭、辦公室與醫院等;
DCFC 是提供給主要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商用車隊。
跟 CHPT 有些許的不同,CHPT 幾乎把所有的產品製造與生產都外包給墨西哥廠商,EVBox 僅外包 AC 電動樁的生產,DC 產品則是留在公司內部 (為了進軍美國市場,2021 年已在伊利諾州設廠);另外,產品也持續進行軟硬整合,預估 2021 年將推出第五代的電動樁軟體,以及第二代的原生的雲端平台,並預計將陸續在歐洲 44 國、美國和加拿大獲得認證。
(B) 訂閱制的雲端服務 - Everon,將是未來營運成長的主力
EVBox 的雲端服務為 2017 年推出企業等級的 Everon(Platform-as-a-Service, PaaS)。
EVBox 認為,隨著電動車越來越普及,其營收來源將逐漸轉變為以軟體訂閱為主,在全球的充電樁佈局將帶來充沛的經常性收入。
Everon 讓充電站業主可管理多個站點、位置和用戶,甚至是其他第三方業者的充電硬體;業主可遠端管理其充電網絡,包含能源和電網管理,分析利用率以進行配電與動態電價(尖峰與離峰),充電站的電力多半還是來自於傳統電廠 (EVgo 號稱其電力來源百分百來自再生能源),電費成為其主要的成本,因此減少高峰期的使用頻率可以降低充電站的營運成本;以及平衡充電站和其他用電設備間的能源使用,設定付款和計費方式,並獲得有關收費交易和行為的相關分析。
Everon 的服務可區分為三大部分:1. 後台系統(Business Portal)、2. 白牌行動 App(White-label mobile app)與 3. 充電服務供應商的管理後台(Charging Service Provider admin portal)。
1. 後台系統(Business Portal)
API 優先(API - First)的設計讓其具備可擴充性,Everon 因此可以與車隊、停車場與公共充電站等業主本身既有的後台系統進行整合,讓業主可監控充電網絡的使用情況、優化營運、改善成本效益、計算碳排放量,以及改善營收現金流。
2. 白牌行動 App(White-label mobile app)
EVBox 提供 App 給充電站業主,App 將被加上業主的 Logo,方便充電站業主建立品牌形象;對消費大眾(即駕駛)來說,該 App 提供漫遊即服務(Roaming-as-a-Service)的功能,協助駕駛盡快找到當下可充電的充電站(不限品牌),以及當下的充電價格與可能的支付選項。
3. 充電服務供應商的管理後台(Charging Service Provider admin portal)
Everon 目前提供 21 種語言的版本,供應商可透過後台來客製化計費方式與收費方案、執行遠端維護、啟動或暫停充電,以及提供相關支援給駕駛與充電站業主。
EVbox 為投資人整理了一個比較表:
整體而言,EVBox 除了試圖將其軟體整合至硬體(充電樁)之外,也試圖將其雲端服務整合至其客戶的系統當中,除了可以更了解客戶的營運之外,也提高了客戶的替換門檻,逐步建置完成其兢爭優勢。
歐洲市場:多國多語言,多障礙,EVBox 具備在地優勢
根據 AFDC 的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只有 10 萬個左右的充電樁,而根據 2021年 3 月的最新資料,EVBox 在全球已有 23.5 萬個充電樁,相比於 2020 年 12 月 的19 萬個充電樁,在短短的三個月內, 德國就新增 27000 個充電樁,Netherlands 新增 9000 個充電樁,法國增加 8000 個充電樁,UK & Ireland 新增 1000 個充電樁,Nordics 新增 1000 個充電樁。
歐洲政府在電動車補助上,較美國政府激進很多
美國總統剛推出 2030 年前建置 50 萬充電樁的計畫;而為了實現歐盟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減少 40%的目標,英國、奧地利、法國、德國、愛爾蘭、以色列、荷蘭、挪威和葡萄牙等國家,都將逐步淘汰 ICE 車輛,電動車的年銷量需要成長近 20 倍,才能夠達到 2030 年的目標。
OEM 若無法遵守規定,將面臨罰款,全球各大車廠都陸續宣布將投入大量資金來研發、生產電動車。
在歐洲,新車銷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司為員工提供的公司租賃車,雇主具備加速電動車普及化的能力。
電動車越多,充電需求也就越多,充電樁業者也將跟著水漲船高。
從電動車的成長速度與市占率看的出來,歐洲電動車市場的成長率不僅高於美國,還高於中國。
疫情肆虐的 2020 年,EVBox 的充電樁出貨量竟是翻倍,呈現指數型的爆發性成長,明顯是受到電動車銷售大幅成長的激勵。
文化差異成為 EVBox 的兢爭優勢
歐州各國在文化上的差異(歐洲的主要語言有 24 種,使用貨幣有 9 種,漫遊平台也有 7 種) 也讓該市場更碎片化,外國廠商更難進入,成為 EVBox 的優勢之一,截至 2020 年 12 月,EVBox 已經在 44 個歐洲國家/地區擁有獲得授權和認證的產品。
另一方面,美國人口約有 3.31 億人,歐盟約有 6.02 億人,難怪未來幾年的電動車的複合成長率預期是遠高於美國,33% vs. 24%。
歐美消費者使用習慣的不同,將影響商業模式的發展
以旅館作為使用場景為例,隨著消費者充電模式的改變,EVBox的商業模式也隨著改變。
Stage 1 — FREE
旅館經營者採購與安裝具備基本功能的充電樁,免費提供給訪客與員工,但這個情況多半發生在美國,而非歐洲。
Stage 2–0.30/kWh
旅館採購智慧型充電樁,開始對訪客、員工與社會大眾收取固定的費率,並可利用手機 app 等支付工具;歐洲普遍是這種狀況。
Stage 3–0.10/kWh 或 0.30/kWh
針對不同使用者採取差別訂價;而且,如果是旅館員工將直接從薪資中扣,旅館客戶則是加到住宿帳單上;這種使用模式在歐洲日益流行。
Stage 4 — 會員方案
旅館業者將充電方案整合至其會員方案之中;EVBox 提供的 app 將具備已客製化的 Everon ,業者可透過 Everon 來管理動態定價與管理充電樁;在不久的將來,Everon 將透過 API 的方式來整合進旅館既有的後台系統,達到能源管理、電力動態平衡的目標。
營運展望:FY22 將成為最高峰
EVBox 因將以 SPAC 反向併購的方式上市,在其上市相關文件上也有幾張漂亮的圖表,可看出來對成長的預期非常樂觀,預期 FY21 的充電樁出貨量將自 FY20 的 9.5 萬個成長至 13.5 萬個,FY22 將翻倍至 27.5 萬個,而營收將自 FY20 的 0.7 億歐元成長至 FY21 的 1.20 億歐元,FY22 將再成長 87.5% 至 2.25 億歐元。
相比之下, CHPT 預期 FY21 的出貨量將年增 60.40% 至 50,724 個,FY21 的營收將自 FY20 的 1.35 億美元年增 46.66% 至 1.98 億美元。
從這邊可以觀察到,儘管 EVBox的出貨量遠高於 CHPT ( 13.5 萬 vs. 5萬),但是年度營收似乎不如CHPT (1.20 億歐元 vs 1.98 億美元)。
推估 EVBox的充電樁售價是低於 CHPT。
來自軟硬體方面的營收表現:未來幾年仍將以硬體為主力
Everon 雖然是未來主要的營收來源,但至少在 2023 年以前,軟體服務的絕對金額還是遠小於硬體銷售。
歐美市場的業務開發:未來幾年仍將以歐洲為主力
另一方面,EVBox 雖認為美國市場將是其未來幾年的成長動能來源,但同樣地,至少在 2023 年以前,來自美國的絕對金額還是遠小於歐洲。
財務展望:營收成長率的長期展望為 50%
FY22 年將為營收成長率的最高峰,高達 87%,其後將降至 65%,長期而言將為 50% 上下;而 EBITDA margin則要等到 FY23才有辦法由負轉正。
儘管因為荷蘭會計原則 (Dutch GAAP)與美國會計原則 (US GAAP)有所差異,但若採用美國會計原則來計算,毛利率預期仍將維持成長態勢,有機會進一步擴張至 30% 以上。
FY23 的毛利率將達 38%,而 CHPT 則預估毛利率在 FY23 時約為 37%。
EVBox 預期在 2023年之後,營收成長將降至 50% 左右,但毛利率會進一步成長至 45% 左右,營業費用也將下滑至 20% 附近的水準。
推估雲端服務的營收比重將增加,加上受惠規模經濟也將令營運成本下降。
潛在市場規模:放眼歐洲跟美國,相比其目前的營收規模,成長空間龐大
EVBox 認為,其潛在市場規模 (歐洲加上美國) 在 2030 年時將高達 750 億歐元,除了協助充電站站主營運這方面的業務外(約 150 億歐元),其他業務皆已涉入。最大的市場是與硬體相關的,約為 380 億美元,其次為能源管理的 110 億歐元 (僅包含純電動車在家庭和工作場所充電,預估值未納入目的地與公共充電站)。
美國業務:將成為未來幾年的營運重心,但比重仍不會高過於歐洲
EVBox 於 2018年開啟美國業務,2021年開始在伊利諾州設廠以製造符合美國規格的充電樁,同時也與當地旅館展開合作,並在 Rebate 最高的五個州 (加州、南加州、馬里蘭州、紐約州、維吉尼亞州) 申請營運,以確保企業客戶可以獲得聯邦補助。 包含科羅拉多州、康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澤西州、俄勒岡州、羅德島州和佛蒙特州都是有利電車車發展的市場,都將成為其營運重點。
歐洲業務:與主要歐洲車廠的深入合作,將提供其競爭優勢
歐洲四大 OEM 車廠中有三間已是 EVBox 的客戶,EVBox 讓 OEM 車廠在銷售電動車的同時,可以提供消費者冠上自家品牌的家用充電裝置(AC),以提升客戶滿意度。
其中的兩間車廠也已採用 Everon 作為其後端平台。另一間車廠則是在進行新一代充電樁與內嵌式軟體的共同研發。
搭配汽車銷售的 L1 家用充電樁的售價不高,主要功能應是降低消費者對於充電不便的疑慮 ,對 EVBox 的營收貢獻推估應有限;車廠品牌的家用充電裝置,類似於提供給車廠的附加服務,重要的是,可以加深與車廠客戶間的合作關係。
估值的比較:市場大、滲透低,營收規模小,導致估值有過高的疑慮
如前所述,EVBox 與 CHPT 很相似,因此 EVBox 也自己拿出來比較。值得注意的是,EVBox 雖然充電樁數目比較多,但營收是低於 CHPT,不過預期成長率是將近 CHPT 的兩倍,但是估值是低於CHPT,不知道是誰的估值會向對方靠攏?
CHPT 的估值在12 月的報告中一度高達 76.1x, 到 3月時已降至 35.9x,儘管拜登已經正式宣布新的基礎建設法案。
充電樁廠商雖然具成長前景,但是目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且規模相對小,股價非常容易受到市場熱錢的影響。雖然不必然都是高估,但仍需要考量商業模式的優劣差異,以及管理階層的執行能力,方能挑出有機會脫穎而出的產業龍頭。
比較可惜的是,EVBox 還未正式公布詳細的財務數據,因此無法如分析 CHPT 般拆解各別解決方案對其營收的貢獻程度,或者是像 EVgo 般深入探討與 OEM 車廠間的合作方式。
後續 SEC 文件公布後,若有機會將再作進一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