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起飛的充電樁市場 (4) — 直流快速充電佔號稱 NO1 — EVgo

BASM
39 min readApr 9, 2021

2020 年以來,投資市場最關注的公司就是 TSLA;TSLA 帶動整個電動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除了電動車之外,電動車相關的基礎設施也很重要,其一就是充電樁等充電設備。

根據 AFDC 的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只有四萬多座的充電站,10 萬個左右的充電樁,對照 BloombergNEF 預期,很明顯仍處於供給不足的階段。

目前美國充電樁市場上的領導廠商多半在 2010 年就開始佈局,現在看起來似乎都具備先進者優勢;不過,因市場還在快速成長,每個廠商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也因此很難預估哪一種商業模式是贏定了,難保有哪間新創找到後來居上的機會;不過,還是可以透過觀察每個商業模式的優缺點,找出相對認同的商業模式,並做持續的追蹤

本系列文章將先由首篇 — 找出市占率最高的五大充電樁廠商開始 ,主要內容為整理 BloombergNEF (彭博新能源財經)於 2020 年發布的電動車發展展望報告開始,對電動車與電動樁市場有一些基礎的概念, 接著再搭配 AFDC 的資料,找出、並簡介目前市場率相對較高的五間充電樁企業,分別為 :

1. Tesla,電動車龍頭在充電市場的布局
2. 率先上市成功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BLNK)
3. 直流快速充電佔號稱 №1 — EVgo
4. 美國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1 — ChargePoint
5. 歐洲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1,可能也是全球 №1 — EVBox

目前唯一上市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僅上市三年 (2018 年 2 月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其他廠商目前都在尋求以 SPAC 方式上市 ( 請參考:SPAC 的上市範例), 營運數據相對有限;

所幸企業在尋求 SPAC 上市時,並非首次公開發行 (IPO),而是以併購的方式來達到上市募資的目的 ( 請參考:SPAC 的基本機制),故可不受監管機關的限制而向大眾公布未來的營運展望 ( 通常傳統 IPO上市都只可公布歷史營運數據,以及雇用市調公司做市場規模展望),本系列文章將因此得以針對個別企業的商業模式做簡介,並介紹個別公司對未來營運的展望

充電樁市場的先進者們

目前市場上的領導廠商多半在 2010 年就開始佈局,現在看起來似乎都具備先進者優勢,目前市占率相對較高的四間企業,分別為 Blink、EVgo、ChargePoint 與 EVBox

如果只看直流快充 (DCFC) 充電樁市場,DCFC 充電樁僅 1.7 萬個,其中有超過 9500 個充電樁是屬於 Tesla,市場率排名第一。 ChargePoint 與 EVgo 在直流快充市場都有 8% 左右的市佔率,並列第二;BLNK 僅 1% 左右;另外,有 16 間企業所擁有的 DCFC 充電樁,加上一些未連網絡之充電樁,接近 4500 個,占比約 26 %;

資料來源:AFDC

(如何找到相關 AFDC 的數據,可參考:找出市占率最高的五大充電樁廠商)

這四間企業基本上都是在比速度、比規模、比技術,以及比資金。多半初期都是先投入資金需求較少的 交流(AC)充電設備,接著與飯店、加油站、購物中心與停車場等業主合作搭建充電網路,同時為了因應續航力提升、充電技術等升級,直流快充將因為滿足消費者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充電的需求而成主流,上市募集資金後才能夠於交通重要樞紐地點,進一步以獨立方式建置直流(DC)快充等充電站。

營運規模也不同,簡單稍做整理如下:

資料來源:官網與 AFDC

本篇文章將討論專注於發展直流快充 (DCFC) 充電樁的 EVgo;內容將涵蓋直流快充 (DCFC) 的科普 (對電池的影響以及建置成本)與市場規模預期,以及 EVgo 的營運模式、營收展望,以及近期題材更新(GM、Tesla與拜登的《美國就業計畫》)。

資料來源:EVGO

EVgo 將於 CLII (SPAC) 以反向併購的方式上市,預計完成時間為 2021 年第二季,若成功上市,代碼將由 CLII 變更為 EVGO,交易完成後的 5.7 億美元將用於擴大建設充電基礎設施。(請參考:SPAC 的上市範例

根據預測, 2030年快速充電預計將佔全部 EV 充電需求的 30% 以上,而該比例目前低於 10%,EVgo 預估其市占率將於 2026 年達到 21% 的水準。

FY20 的營收預估約為 1400 萬美元, FY21 將年增 43% 至 2000 萬美元,FY22 的成長率將加速至 170%,可望達到 5400 萬美元。

EVgo 營收來源為快速充電服務,目前的營運模式有兩項特點;第一,號稱美國當前電動車都可不需要轉接頭(adapter)就可使用其服務;第二,有些廠商(如 BLNK) 以自有資金建造與營運充電站為主,主要收入為充電收入,其他廠商(如 CHPT)將其充電樁賣斷給充電站站主,並收取軟體與保固費用,而 EVgo 近期主要與傳統車廠合作,為其建造快充站,並提供其電動車主充電服務,對傳統車廠而言,可不需負擔初期建置基礎設施的資本支出,而 EVgo 可提高資金來源地確定性,是種雙贏,可以預見 EVgo 將有更多類似的合作案。

近期比較受人矚目的新聞是與汽車大廠 - GM (通用汽車) 簽署一紙 5 年合約,EVgo 將為 GM 生產 2750 個快速充電樁,EVgo 將保有充電樁所有權,並享有後續的充電收入。

相較於目前 EVgo 擁有的 1412 個充電樁,與 GM 的合作相當於平均每年可增加 550 個充電樁,營運可望吞下大補丹。

另外,EVgo 於 2021 年 2 月 宣布既有快充站將追加 400 支 Tesla 充電槍,今年的新站也將預留 200 支 Tesla 充電槍的位置,總計將達 600 支;早於 2019 年 12 月,EVgo 就獲得 Tesla 獨家授權,是對技術能力的一種肯定;EVgo 的充電樁不需加購轉接頭,就可提供充電服務給所有的電動車品牌,是少數可同時滿足三個充電標準的充電設備,可望大幅提升消費者體驗。

Tesla 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高達 80%,與 EVgo 合作可完善超級充電站的不足之處,Tesla 於 FY21 全球銷售量預期將有 80 萬台,將有助 EVgo 的營運。

拜登總統推出《美國就業計畫》,將對電動車投資 1740 億美元,消費者購買美製電動車時將獲得折讓 (rebates)(總預算約為 1000 億美元),或稅務優惠( tax incentives)(140 億美元),還要在 2030年前建立一個全美充電網絡,將包含 50 萬個電動車充電樁(EV chargers)(150 億美元的預算)。

目前美國只有10 萬左右的充電樁,約有 4 倍的成長空間。

當然,拜登的《美國就業計畫》(The American Jobs Plan)還尚未獲得通過,將持續面臨著來自共和黨的反對,但還是相當值得期待。白宮希望在 Memorial Day 前取得進展。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 — Peter DeFazio 曾表示可能在5月第三周完成相關立法工作。

對充電站業者而言,目前仍是高速成長期,但總有一天會像加油站一樣普及 (目前美國約有 16 萬座的加油站),到時候各充電站要比的可能就不再是規模了,而是客戶滿意度。

甚麼是直流快充 ( DCFC )

請參考這篇文章:Tesla 最愛的直流快速充電(DCFC)

EVgo:專注於直流快充 ( DCFC )

CLII 為一檔 SPAC,已經宣布將與 EVgo 進行反向併購上市;若成功完成上市後,股票代號將由 CLII 變更為 EVGO。請參考:SPAC 的上市範例

資料來源:finviz (2021/03/10)

EVgo 簡介
EVgo 成立於 2010 年,是一家綜合充電企業,業務包含:(1) 開發,擁有和運營快充網絡,(2)向擁有充電資產的其他人提供網絡管理服務,(3) 與硬件供應商合作設計與製造充電設備,並開發軟體來滿足其網絡需求。

資料來源:EVgo
資料來源:EVgo

最專注於經營 DCFC 充電網絡的廠商 — EVgo
值得強調的是,EVgo 是最專注於經營 DCFC 充電網絡
,並號稱美國當前電動車都可不需要轉接頭(adapter)就可使用其網絡,並為各種零售和商業客戶提供服務,自 2019 年開始 100% 以再生能源提供充電服務。

Level 2 充電網絡:

資料來源:AFDC (2021/04/09)

DCFC 充電網絡:

資料來源:AFDC (2021/04/09)

EVgo’s network is capable of natively charging (i.e., charging without an adaptor) all EV models and charging standard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e U.S. and serves a wide variety of private retail and commercial customers.

資料來源:EVgo

隨著車款與銷售的增加,電動車目前正逐漸從早期採用過渡到主流,因此,充電服務則還處於相對早期的階段,美國充電站與充電樁的數量都還比不上歐洲 (請參考後續的文章),更何況是成本較高的 DCFC 充電站。

許多電動車都在家中、工作場所充電,但市場普遍預期,隨著電動車數量成長,對 DCFC 的需求也將隨之增加,估計至 2025 年時,美國將需要多達 45,000 個 DCFC 充電樁,保守估計 DCFC 充電樁的數量將介於 10,000 至 30,000之間,目前 EVgo 的市占率相對高,但也因建置成本相對高,EVgo 更需要審慎評估其商業模式

拜登總統已於 2021 年 3 月喊出 2030 年興建 50 萬個充電樁的目標,詳見後文。

資料來源:EVgo

相對於 Tesla 先從高端市場切入打響知名度,並花了將近 20 年的時間推出人人都負擔的起的電動車 (以及協助其電動車普及的充電服務),初期的 EVgo 專注於以 DCFC 滿足商用車隊對快速充電的需求,因為車隊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內充滿電,而非數小時,其佈局就會偏向停留時間少於 60 分鐘的場所。

舉例來說,與利用電動車上班通勤相比,送貨司機需要盡全力的善用公司資產 ( 即電動卡車),每天要行駛 3 倍以上的路程來完成工作,時間是很昂貴的,只有 DCFC 快速直流充電樁才能滿足充電需求。

EVgo 的營運展望

因 SPAC 本身 IPO 已通過監管機關的審核,第二次反向併購上市時,所受到的監管變得相對簡單 (畢竟不會有反托拉斯的問題),雙方可提出營運展望,以說服投資人同意合併案,因此接下來將討論 EVgo 所提供的營運展望。

BNEF 預估電動車數量(EV units)
零售電動車 (Retail,即消費者駕駛的電動車)的數量將最多,但因為基期相對較大,因此自 2019–2040 年期間的複合成長率最低,僅約 20%;而商用車隊 (Fleet) 與中型、重型商用車 (MHD,Medium & Heavy Duty) 的數量不多,但同時期的複合成長率則分別有 40% 與 57%。

資料來源:EVgo

BNEF 預估用電量 (TWh)
用電量(TWh)來看,如果上下圖搭配來看,商用車隊 (Fleet) 與中型、重型商用車 (MHD,Medium & Heavy Duty)的數量在 2027 年仍不成氣候,但是用電量卻幾乎與 零售 (Retail) 相當;2040 年時,其用電量看起來已超過零售 (Retail)。(不確定 2030 年到 2040 年期間會發生甚麼事情,為什麼用電量出現明顯的成長?)

資料來源:EVgo

BNEF 預估 DCFC 充電樁的發展
5% -12% 的零售客戶(未寫清楚時間)、 60% 的商用車隊(2027 年),以及 30% 的輕型商用車( light-duty vehicle,LDV) (2030年)將利用 DCFC 充電樁來充飽電。

資料來源:EVgo

EVgo 推算可服務市場 (SAM)
接著, EVgo 根據 BNEF 的預估,推算其可服務市場 (Serviceable Addressable Market,SAM) 在 2027年時(時間真混亂…..)將達 11739 GWh,EVgo 將可賣出去 2478 GWh 的電力 (Share of Market,SOM) ,約為 21% 的市佔率

資料來源:EVgo

這邊的註解很有意思:

Represents estimated EVgo market share of Retail and Fleet only; market share includes Tesla. Assumes market share held constant post 2027.

EVgo 預估其市占率自 2026 年開始都會持平在 21% 的水準,客戶主要為零售客戶、車隊客戶與 Tesla 車主。

回到 EVgo 本身的數據
EVgo 自 2010 年成立以來, 2020 年已擁有約 800 座的快速充電站、1412 個充電樁,同年約賣出 15 GWh 的電力(預估值),創造 1400 萬美元的營收(預估值) (參考文章最前面的整理表格,其表現是優於 BLNK,但仍遠遜於 CHPT)。

2020 年前九個月的營收為 1038 萬美元,年減 19%,淨損失為 2737 萬美元,虧損幅度擴大 52%,很明顯的是受到 COVID-19的影響。

(Non-charging revenue — OEM:來自會員訂閱收入,增加 29.8 萬美元。)

資料來源:EVgo,FY20 前 9 個月 vs. FY19 前 9 個月

稍微值得安慰的是,如果只比較 FY19 與 FY18,FY19 總營收(Total Revenue)的年成長率為 9% ,跟充電相關的營收 (Revenue)是年增 19%,顯示快速充電還是有其市場

Charging Revenue — Retail (即後文中的全套服務的 (3) 零售收費 )的表現最好,營收年增 56% ,主要是受惠於快充充電樁數量的增加,其營收比重也從 FY18 的第二名上升至第一名。

而 FY18 排名第一的 Charging Revenue — OEM(即後文中的全套服務的全套服務的 (1) 汽車 OEM 廠合作)的營收則年減 22%,營收比重的排名下降至第二名,主要是因為跟 BMW of North America, LLC 的合作已經到期(Program Services Agreement ,BMW Agreement, November 16, 2015 - December 31, 2018,但 BMW 車主可繼續使用 EVgo 快充站至 December 31, 2020))。

如果回過頭去看 FY20 前 9 個月 vs. FY19 前 9 個月的圖,可以發現來自 Charging Revenue — OEM 的營收也是年減 64%,除了受到 COVID-19的影響外,主要是因為與日產簽訂的Nissan Agreement 與 NEDO Agreement都即將在 2021年到期(詳見後文),可以推估與 OEM 廠商的合作是有利有弊,但若是可以養成消費者的充電習慣,以及培養品牌知名度,對 EVgo 應有長期的幫助,可以觀察到 Charging Revenue — Retail 在同時期僅年減 1%。

資料來源:EVgo,FY19 vs. FY18

EVgo 預估 FY21 將年增 43% 至 2000 萬美元,FY22 的成長率將加速至 170%,規模可望達到 5400 萬美元

下圖可以看到,EVgo 認為其最主要的客戶與營收來源為車隊(Fleet)與零售 (Retail), 如何開發這兩大類型的客戶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EBITDA 與自由現金流何時轉虧為盈的變數太大,暫時忽略)

資料來源:EVgo

另一個滿值得留意的地方是,EVgo 竟然沒有任何債務 (Debt = 0)。

一間營運超過 10年、尚未獲利的公司,竟然沒有借過錢,也許也跟 EVgo 的商業模式有關。

資料來源:EVgo

EVgo 的營運策略

EVgo 具有多種營收來源,包括 (1) 其公共充電網絡所提供的快速充電服務;(2) EVgo 將負責建置快充基礎設施、快充站營運,以及提供行銷、數據與軟體驅動的服務,並以此向合作企業收取現金,以及保有後續的充電現金流;(3) 透過銷售電力所獲取的 regulatory credits,也可將之出售而獲得額外的收入。

最主要的營收來源為 (1) 快速充電服務;根據 BNEF 和 EVgo 內部估計的預測,到 2030年,快速充電預計將佔全部 EV 充電需求的 30% 以上,而該比例目前低於 10%。

資料來源:EVgo

需求來自三方:車隊(Fleet)、零售(Retail)中、重型電動車(MHD,Medium & Heavy Duty)

就現階段而言
DCFC 的目標客戶主要是那些無法在家中或工作場所充電的駕駛員,或是盡量減少停車時間、並最大化行駛里程的車隊(Fleet)

資料來源:EVgo

中長期而言
消費者將想要可以開更遠的電動車
,該電動車就需要配備更大容量的電池,無形中將會增加對 DCFC 的需求。(儘管在家裡可以安裝充電設備,但幾十年前所建造的電網系統並未把電動車對電力的需求納入考量,而且就算現在家庭在晚上多多少少也會用到電,譬如開冷氣跟暖氣,如果因為要幫電動車充電而整晚沒有冷氣吹?)

長期來看
重型電動車(MHD,Medium & Heavy Duty) 及自動駕駛的普及率提高,預估都將提升對 DCFC 的需求。

為了符合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搭配長短期的營運計畫,EVgo 開發出全套的充電服務。

全套的充電服務
Evgo 的全套服務包含 (1) 汽車 OEM 廠合作(OEM Charging and Related Services)(對應下圖的 OEMs)、(2) 商業充電 (Commercial Charging)(對應下圖的 Fleets)、(3) 零售收費 (Retail Charging)(對應下圖的 Hosts),以及 (4) 輔助服務產品( Ancillary Service Offerings)。

資料來源:EVgo

(1) 與汽車 OEM 廠合作
EVgo 為合作夥伴興建快充站,提供充電服務給其合作夥伴的電動車隊。

合作夥伴包含汽車製造商 (automotive OEMs)、交通網絡公司 (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乘車共享營運商 (rideshare operators) 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與汽車 OEM 廠簽定合約;根據合約內容,購買或承租該 OEM 廠的電動車車主,能夠在 EVgo 負責營運的公共快充站享有吃到飽的充電服務,期限通常是 1–3 年;期限後,車主可選擇加入每月訂閱服務。

EVgo 認為,與 OEM 廠合作是其主要的獲客來源;EVgo 除了可擴大用戶數外,EVgo 將保留對充電樁的所有權與 100% 的充電收入;在某些條件下,如果有額外的充電基礎設施需求,EVgo 可向車廠收取安裝和運營費用。

目前的重點客戶為 Tesla、GM 與 Nissan。

資料來源:EVgo

日產汽車
2019 年 6 月 13 日,EVgo 與日產 (Nissan North America) 簽訂協議(Nissan 2.0),EVgo 將負責基本建設計劃 (capital build program)、聯合行銷 (joint-marketing activities) 與充電額度 (charging credits),以換取日產的資金支持。(期間為:November 1, 2019 — February 29, 2024,但 EVgo 須持續提供充電服務至 February 28, 2025)

  1. 基本建設計劃 (capital build program):雙方將在每年年初討論製造日程,EVgo 須在協議期限內(November 1, 2019 — February 29, 2024,但 EVgo 須持續提供充電服務至 February 28, 2025)製造 200 個直流快充充電樁 (100kW ),EVgo 將保有充電樁的所有權,並將被納入其公共快充網絡。若無法按時完成,或被罰款,但受 COVID-19 影響,當前計畫的截止日期已延長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Nissan and EVgo expand charging network with 200 new EV fast chargers)
  2. 聯合行銷 (joint-marketing activities):EVgo 每年將投入特定金額至雙方共同舉辦的行銷活動。
  3. 充電額度(charging credits):EVgo 將每年提供 250 美元的充電額度給日產電動車的車主或承租人;額度以內的充電將是免費的;若不能在 12 個月內用完,部分額度可遞延至下一年度。

先前雙方曾於 2014 年 7 月 3 日簽訂服務協議(Nissan Agreement),協議期限長達 7 年 (即到 2021 年到期),LEAF 電動車的車主可於美國 25 個市場中的 EVgo 快充站免費充電,即參加日產的免費充電計畫(No Charge to Charge, NCTC)。

另外,雙方再於 2016 年 3 月 29 日簽訂服務協議(NEDO Agreement),EVgo 將代表日產建置和營運快充站,並收取相關費用;該協議已於 2021 年 2 月結束,EVgo有義務回購根據該計劃安裝的充電樁( NEDO buyout liability)。

通用汽車
2020 年 7 月 20 日,EVgo 與 GM (通用汽車) 簽署一紙為期五年的合約:

  1. EVgo 將為 GM 生產 2750 個 DCFC 充電樁,EVgo 將保有所有權,這些充電樁也將被納入其公共快充網絡。(每個充電樁一次最多可以為四台電動車充電,功率將介於 100 - 350kW
  2. 自 FY21Q1 (截至 2021 年 3 月 30 日)開始,GM 將每季度支付一次充電樁的製造費用。
  3. 未來當 GM 推出新型電動車時,特定數量的車主將獲得充電額度,期限內可以折扣價使用 EVgo 的其他服務。

除了 日產與 GM 之外,EVgo 還有跟 Tesla合作;不過,最重要的 Tesla,留待後面再介紹。

(2) 商業充電 (Commercial Charging)
包含車隊和乘車共享收費,以及車隊專用充電和 ChaaS 訂閱服務。

車隊與大型車輛是被當作生財工具,而非代步工具,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前提下,必須最大化可使用時間,快速充電就成為一種剛需。 EVgo 與多家車隊進行合作,包括 Maven、Avis、Budget、PENSKE、UBER、LYFT、GIG car share 與一個不具名的主要自駕車開發商(Active dedicated charging arrangement with major autonomous vehicle player)。

資料來源:EVgo

1. 車隊和乘車共享收費
大型車隊客戶(例如 TNC 與外送服務業者)可使用 EVgo 的公共快充站。 雙方將根據車隊業務需求和使用模式來協商充電價格。通常,EVgo 都是直接向車隊老闆寄送帳單,而非個別司機。

2. 車隊專用充電和 ChaaS 訂閱服務
除 EVgo 的公共快充站外,針對需要購買、安裝和管理自有 EVSE 系統的大型車隊客戶,EVgo 將提供專用解決方案, EVgo 將為其建置和運營專屬充電站,並提供多種訂價模式的 ChaaS 訂閱制服務 (Charging as a Service) 。車隊無需直接產生與充電相關的資本支出或運營管理成本

資料來源:EVgo

就共享車隊而言,每日行駛里程超過 200 英里,年度累積里程可達 40000 英里,85% 的車輛沒有辦法在家充電,因此對 DCFC 的需求龐大,LYFT 在 2019 年開始與 EVgo 在 Atlanta、Denver 和 Seattle 等城市進行試點計畫,營運效益都出現明顯的提升。

隨著拜登新政的推出,大型車隊的電動化可望加速,可持續關注是否有相關新聞稿的發布

拜登宣布車隊全換成電動車!美國政府帶頭支持、特斯拉漲 4%

拜登周一簽署「購買美國貨」的行政命令後表示:「聯邦政府擁有大規模的車隊,我們將用美國工人製造的電動車來代替目前這些車輛。」

據美國總務署(GSA)數據顯示,2019 年美國政府擁有 64.5 萬輛汽車,截至去年7月,美國政府車輛中只有 3,215 輛是電動汽車。

目前尚不清楚拜登的計畫是否包括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此類汽車採用電動馬達與傳統內燃式引擎,因拜登僅表示新車隊將由「零碳排放」的電動車所組成。

(3) 零售收費 (Retail Charging)
EVgo 會跟商業場所的業主 (如便利商店與機場) 合作,由 EVgo 負責建置與營運快速充電站,並支付許可費 (license payments) 給業主,以換取該場所的使用權;這些公共充電站將開放給大眾使用,電動車車主可選擇加入訂閱服務(按月收費、並按分鐘計費),或以非會員的身分進行充電。

電動車車主除了可透過 EVgo 的 App 來定位其充電站外,EVgo 也與其他業者達成協議,可透過漫遊協議互相使用充電樁,有助於吸引消費者上門使用充電服務。

對業主而言,建置充電站已經成為一個吸引租戶、員工、顧客的必要條件。

(4) 輔助服務產品 (Ancillary Service Offerings)
除收費服務外,EVgo 還提供各種軟體服務,如客製化的數位應用程式和數據整合;目前也在試行精準廣告行銷(micro targeted advertising services)、智慧充電預約、會員計劃以及在停車場收費站後面充電(access to chargers behind parking lot pay gates)。

資料來源:EVgo

對汽車 OEM 廠和車隊來說,採取 (1) 與 (2) 這兩種合作模式,都不需投入大筆資本支出於充電基礎設施,以及負擔充電站的日常營運成本,就可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對 EVgo 而言,與 (1) 汽車 OEM 廠合作,可提高資金來源的確定性,同時也可增加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度,對於 (3) 零售收費 (Retail Charging)的長期成長也將有所助益

營運催化劑

(1) 反向併購上市
預計 2021 年第二季度可以完成反向併購上市。融資後估值約為 26 億美元,交易完成後的 5.7 億美元將用於擴大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資料來源:EVgo

(2) 與 GM 的合作
預計 2021 年第二季開始上路。預計在 5 年內為 GM 新蓋 2750 個充電樁 (EV chargers),在沒有任何拖延的前提下,平均 1 年可增加 550 個充電樁,目前 EVgo 共有 1412 個充電樁,營運可望吞下大補丹

(3) 拜登基礎建設計畫
拜登總統於 2021 年 3 月 31 日推出基礎建設計畫 -
《美國就業計畫》(The American Jobs Plan),共有四大面向,為 (1)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6210 億美元、(2) Infrastructure at home, 6500 億美、(3)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workforce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5800億美元與 (4) Care Economic,4000億美元。

相關新聞:拜登推動廣設 50 萬座電動車充電站 這些概念股應聲狂飆

資料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相關細節如下,其中與充電樁相關的為 (1)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中的 6210 億美元的預算,將對電動車的投資將為 1740 億美元,消費者購買美製電動車時將獲得折讓 (rebates),或者是稅務優惠( tax incentives)。

資料來源:The Washington Post

該計畫將為州和地方政府、私人部門建立撥款和激勵計劃,目標是在 2030年前建立一個全美充電網絡,將包含 50 萬個電動車充電樁(EV chargers);另外,還要更換 5 萬輛運輸用柴油車,並使美國至少 20% 的黃色校車電動化,並將包含美國郵政局在內所擁有的聯邦車隊改用電動車

FACT SHEET: The American Jobs Plan

Create good jobs electrifying vehicles. U.S. market share of plug-in electric vehicle (EV) sales is only one-third the size of the Chinese EV market. The President believes that must change. He is proposing a $174 billion investment to win the EV market. His plan will enable automakers to spur domestic supply chains from raw materials to parts, retool factories to compete globally, and support American workers to make batteries and EVs.

It will give consumers point of sale rebates and tax incentives to buy American-made EVs, while ensuring that these vehicles are affordable for all families and manufactured by workers with good jobs.

It will establish grant and incentive programs for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o build a national network of 500,000 EV chargers by 2030, while promoting strong labor, training, and installation standards.

His plan also will replace 50,000 diesel transit vehicles and electrify at least 20 percent of our yellow school bus fleet through a new Clean Buses for Kids Program at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with support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These investments will set us on a path to 100 percent clean buses,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American workforce is trained to operate and maintain this 21st century infrastructure.

Finally, it will utilize the vast tools of federal procurement to electrify the federal fleet, including th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根據媒體報導,美國交通部的信件顯示,提供給消費者的購車折讓 (rebates) 將高達 1000 億美元 (對 GM 與 Tesla 有利),稅務優惠( tax incentives)將有 140 億美元, 50 萬座充電樁則是會有 150 億美元的預算,電動校車有 200 億美元。

Biden plan calls for $100 billion in new EV consumer rebates

WASHINGTON —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174 billion proposal to boost electric vehicles calls for $100 billion in new consumer rebates and $15 billion to build 500,000 new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s, according to a U.S.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email sent to congressional staff and seen by Reuters.

The EV rebates, part of a $2.3 trillion infrastructure and jobs proposal, could be a big boost to U.S. automakers, especially General Motors and Tesla Inc., which no longer qualify for $7,500 tax credits after they sold more than 200,000 zero-emission models.

The White House declined to say how the $100 billion would be distributed or how much the grants will be.

In 2019, Senate Democratic Leader Chuck Schumer proposed awarding $392 billion in subsidies for owners to trade in gasoline-powered vehicles at least eight years old and in driving condition for EVs, plug-in hybrid or fuel-cell cars. The old vehicles would be scrapped.

The Biden plan also calls for $20 billion for electric school buses, $25 billion for zero emission transit vehicles and $14 billion in other EV tax incentives.

Treasury said in a report the proposed incentives are “to encourage people to switch to electric vehicles and efficient electric appliances.”

目前美國約有 4 萬多座的充電站、10 萬個左右的充電樁,若能在 2030 年前達成目標,約有 4 倍的成長空間。

美國財政部也於 2021 年 4 月 7 日發布一份報告,詳述拜登政府擬議中的新稅法,認為新稅改將為美國在 15 年內帶來 2.5 兆美元的資金,可用來投入包含基礎設施、綠色投資及社會福利等領域的 8 年財政支出計畫

Replacing Subsidies for Fossil Fuels with Incentives for Clean Energy Production

Climate change is already impacting homes, businesses, communities, and farms. If left unchecked, the damage from both extreme heat and extreme cold, devastating storms and wildfires, droughts, and other disruptions are predicted to grow.

Today the tax code contributes to climate change by providing significant tax preferences and subsidies for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The President’s tax plan would remove subsidies for fossil fuel companies, while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repositio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global leader in clean energy and to ensure that our infrastructure is resilient to storms, floods, fires, and rising sea levels. Targeted investments in a clean and resilient energy future would also boost jobs for American workers and address environmental injustices.

The Made in America tax plan would advance clean electricity production by providing a ten-year extension of the production tax credit and investment tax credit for clean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and making those credits direct pay. Together with nontax initiatives, like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Clean Electricity Standard, the plan sets the country on a path to 100 percent carbon pollution free electricity by 2035. In addition to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analysis by an independent think tank suggests that plans like the President’s would also lead to a dramatic reduction in local air pollution, reducing premature deaths from breathing polluted air by at least two-thirds. Low-income and minority households are more likely to live in communities with poor air quality, so these benefits would help address equity concerns as well.

The President’s plan would also create a new tax incentive for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lines to ensure that clean energy can be carried to cities, homes, and businesses. The plan further expands the tax incentives available for electricity storage projects. These incentives would help ensure that the electricity supply is reliable as well as less harmful to the climate.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supporting nascent technologies to help fight climate change, the President’s plan calls for tax incentives for state-of-the-art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projects. The President’s plan also includes specific supports for clean energy manufacturing, including an extension of the 48C tax credit program. Finally, the President’s plan includes a blender’s tax credit for 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enabling the decarbonization of a key portion of the U.S. transportation sector. Innovation in these areas could have large spillover benefits to our industrial sector as well as to global effort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aken together, the President’s tax incentives would help precipitate a shift toward cleaner energy and create high-paying jobs in green industries.

For consumers, the President proposes incentives to encourage people to switch to electric vehicles and efficient electric appliances. New incentives, combined with other government investments in the infra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s, can help overcome consumers reluctance to start us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make these technologies available to the consumers that need them most.

該報告還宣示,將結束長期以來對化石燃料的補貼,並將因此在未來的 10 年內獲得 350 億美元的資金,將得以推出針對清潔能源的稅賦補貼以鼓勵消費者轉向電動汽車和高效率電器

當然,拜登的《美國就業計畫》(The American Jobs Plan)還尚未獲得通過,將持續面臨著來自共和黨的反對,但還是相當值得期待。

白宮方面,希望在 5 月 31 日的 Memorial Day 前就可以取得進展。

眾議院運輸和基礎設施委員會主席 - Peter DeFazio 曾表示該委員會可能在5月第三周完成相關立法工作。

(4) 與 Tesla 的合作
在美國,不同車廠的電動車使用不同的充電標準和充電槍類型,在沒有轉接頭的情況下,這些標準是不可互換,美國目前既有的三種標準為 CCS,CHAdeMO 和 Tesla。

資料來源:https://www.mdpi.com/1996-1073/12/19/3721/htm

不需要轉接頭,EVgo 充電樁就可提供充電服務給所有的電動車品牌;其充電樁通常同時包含 CCS 和 CHAdeMO 電纜,某些充電樁還整合進 Tesla 充電槍,是目前市場上少見的設計 (可與 BLNK 與 CHPT 做比較),可望大幅提升消費者體驗。

從上圖可看到,EVgo 充電樁是少數搭載三個充電槍的充電設備,即包含在美國通用的三個標準

EVgo 與多家供應商保持長期合作關係,將充電樁的生產與安裝都外包,充電樁製造商包含 BTC、ABB、Signet 和 Delta 等,其軟體平台則與 EV 充電管理平台 - Driivz 進行密切合作。

EVgo 主要負責設計新一代由軟體定義的 DC 快速充電樁架構,該架構讓數台電動車同時連接到單一充電樁時,可達到動態共享功率輸出的功能。EVgo 相信該技術可減少前期資金和運營成本的投入、最大化投資報酬率、提高運營靈活性,並降低運營風險,還提高了擴充性,並標準化零件,達到降低硬體成本的目標

早於 2019 年 12 月,EVgo 就成為首間獲得全球電動車霸主 - Tesla 的獨家授權,可謂對其集成式管理系統的一種肯定。

Tesla 與傳統車廠不同,在初期就開始廣建超級充電站解決里程焦慮問題,雞生蛋、蛋生雞的困境解除後,銷售量就順勢而起,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高達 80%,而與 EVgo 合作可完善超級充電站的不足之處 ( 建置 80 個 Supercharger V3,或耗費 130 萬美元),尤其 EVgo 快充站不需額外添購轉接頭,使用者體驗將更上層樓。

在 2021 年 2 月,EVgo 宣布既有快充站將追加 400 支 Tesla 充電槍,今年在舊金山、洛杉磯、聖地亞哥、西雅圖、丹佛、達拉斯、奧斯丁、華盛頓特區鹽湖城和邁阿密等城市新增的充電站,還將預留 200 支 Tesla 充電槍的位置,總計將達 600 支。

Tesla 於 FY21 全球銷售量預期將有 80 萬台,亦將有助 EVgo 的營運。

資料來源:EVGO
資料來源:EVGO
資料來源:EVGO
資料來源:EVgo

EVgo 於舊金山與洛杉磯設置支援 Tesla 充電槍,並計劃持續增加可為 Tesla 電動車充電的 DCFC 快充站。

目前全球的充電站都還處於建置階段, Tesla 已開始開放其生態系統給其他業者使用。對 Tesla 而言,早期的排外機制可以讓車主享有尊榮感 (如 Facebook 早期只有哈佛學生可以註冊),但是開放其充電規格、充電站或其他技術給同業使用將可盡快擴大電動車市場。

畢竟 Elon Musk 的眼光是放在火星,電動車與太陽能業務都只是他達成策略的眾多手段之一。

對充電站業者而言,目前仍是高速成長期,但總有一天會像加油站一樣普及 (目前美國約有 16 萬座的加油站),到時候各充電廠商要比的可能就不再是規模了,而是客戶滿意度。

EVgo 的直接競爭對手為具備充電站營運能力的企業,如 Electrify America 和 Blink ,目前這些對手在 DCFC 充電站的規模都還不算大。

如果部分車隊選用 EVBox 和 ChargePoint 等第三方供應商的產品去自行建置與營運充電站,而非使用 EVgo 的服務,也不利 EVgo。

EVgo 雖負擔充電站的建置成本,但與其他公司的合作不僅可降低前置成本,又可確保收取未來的充電現金流,值得觀察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會成功。

--

--

BASM

上市公司的選股 BASM 法則:「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假設 (Assumptions)、策略 (Strategy) 和管理(Management),簡稱 BASM」。 BASM法則可以預測哪家公司將會成長茁壯,創造傲人的股票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