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買後付(BNPL)市場的領先者們 (3) — 可望後發先至的 Affirm (上)

BASM
7 min readJan 24, 2022

--

2021 年開始,BNPL 突然吸引到許多市場目光,但如果光看“先買後付”這個名詞,會覺得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信用卡的無息分期付款而已嗎?一直到持續有在關注的 Square 宣布要併購 Afterpay 之後,才發現原來“先買後付”產業的遊戲規則有何特殊之處。

從開始寫本系列文章到終於要開始介紹 Affirm 時,包含 Affirm 的成長股們都跌了差不多 50%,FED 升息之際,市場對於成長股的關注度可謂升到了最高點,可惜多半是搶著逃得越遠越好;賠錢總是難受,但是筆者仍傾向相信先買後付市場仍值得留意,尤其是 Affirm 這間公司。

終於要開始講 Affirm

在對 BNPL 跟主要供應商有基本了解後, 看看 Affirm 有哪些優勢:

基本優勢:
1. 演算法比較強,因此可以即時分析消費者資料,具備提供不同利率+不同期數的 BNPL 解決方案的能力;
2. 資金配置的能力比較強,因為面對不同消費者、不同利率,以及不同還期,要有效率地善用自有資金,避免被資金成本壓垮;
3. 風險控制能力比較強,除了即時分析消費者資料,降低被賴帳風險之外,Affrim 透過將消費者的信貸轉售,除了可以將風險轉嫁出去之外,還可以賺取額外的收入。

AFRM 在過去是以高單價的產品為主,所以 GMV 跟營收的成長沒有其他公司快,但是 Take Rate 較同業高,主要是因為高單價商品,商家比較願意讓利。這兩年,開始衝刺小單價的商品,也推出零利率的BNPL,可以擴大客群跟GMV;Affirm 會推出零息的 BNPL,應該是看到消費者對期的接受程度是高於單利率 BNPL,因此還是要觀察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購物旺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指標。

2021 年的合作利多:
2020 年開始陸續宣布跟 SHOP 和 AMZN 的合作,商家數跟 GMV 應該會成長很快,但營收跟獲利可能就不一定,因為議價能力可能沒有這兩間公司高,而且有各自的隱憂。

1. 跟 SHOP 的合作:是主推零利率,預期整個 GMV 跟 Merchant 會成長很快。不過,跟過去相比,商品單價比較低,會影響到 GMV 的成長率,而且有些商家的規模比較大,手續費抽成可能就會比較少,因此營收成長率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可能出現商家數成長很快,但 GMV 與營收成長沒有跟上的情況。

2. 跟 AMZN 的合作:AMZN 的議價能力更高,Affirm 讓利的可能性就會更高;不過,跟 AMZN 的合作不是低單價的零利率的分期付款,是 50 美元以上、長天期的先買後付,根據金額高低可分為 3、6、12、18、24、36 到 48 個月,APR 是 10 -30%,推測應該可以抵銷對商家讓利的風險。

至於雙方合約還包含 AMZN 對 Affirm 的投資,正面的看法是 AMZN 將成為 5% 左右的長期投資人,反面看法則是讓 AMZN 以0.01 美元低價買入 700 萬股 (SHOP 的合作也是類似的條件),等於是直接送出將近 10 億美元,但是其實所有 2300 萬股的選擇權要分作七年來執行,10 億現金跟股權稀釋的程度,把時間拉長到七年來看,似乎也還好。

重點在於,與 AMZN 的合作包含 2021年的購物旺季,跟 2022 年的購物旺季,都是獨家的 BNPL 供應商,對於 AFRM 在 GMV、營收、獲客與品牌知名度都是正面的。

可惜的是,還沒有公布 2021年第四季的季報表現,Affirm 就一路慘跌。

就技術層面來看:
Affirm 與清算機構、同業(Afterpay 跟 Klarna)有何差別,筆者理解如下:

1. Visa 僅提供清算功能給發卡銀行:由發卡銀行決定要收多少利息,這個利率基本上對同一個群體中的每個消費者都是相同的(類似的年齡、薪資、工作),而商品不會根據不同的消費者去調整利率。舉例來說,A 跟 B 的基本資料類似,如果遲繳的話,循環利息基本上都是 20%,買 iphone 跟 買球鞋一樣,都可以被分為 6 期和12 期零利率。

2. 同業 - Afterpay 對每個消費者都是提供六期零利率的選擇:從發行書內容得知,幾年前就強調不排除發展多期非零利率的可能性,不知道是其商業模式選擇盡量擴大規模經濟,還是技術上還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目標?

3. Affirm 可根據不同消費者、購買不同商品、給予不同利率: 消費者 A 買 3000 塊的球鞋可以有 6 期零利率,但是買 iPhone 可以有 12 期、10% ,但 消費者B 卻可以享有 12 期零利率,以及 36期、12% ,因為兩個人的消費能力不一樣。 Affirm 有針對不同人的消費習慣以及還款能力去做風險評估,如果今天這個人剛加入Affirm 的平台,風險相對高,他的利率可能就會比較高,後續若都有按時還款+利息,利率可能就會被調低。

同樣是 BNPL,AFRM 可以提供較多的選擇,所以技術方面可能比較厲害?

就資金成本來看:
BNPL 供應商要先幫忙墊款,墊款與收款之間就會產生資金成本,因為每個消費者的還款時間都不一樣,會讓資金需求變得很複雜。

就跟壽險公司一樣,因為不同顧客的壽命不一樣,而且也不知道甚麼時候會有事故、病痛需要理賠,因此不僅需要精算師來精算,也需要將保費放在不同天期的投資中。

Affirm 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也能證券化這些貸款,除了賣出去轉嫁風險外,還可酌收服務費,在周轉率高的情況下,盡量降低自有資金的需求量;

不過,就跟金融海嘯一樣,次級貸款如果連環爆,還是會衝擊整個資金鏈,所以對於消費者購買力的判斷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就行銷來看:
1. 跟傳統金融機構 (清算機構、發卡銀行等) 相比:
Affirm 是跟商家直接合作,Affirm 對於商家、商品跟消費者等方面的資料蒐集是比較完整的,可根據特定商品跟特定消費者提供特定的折扣,這些資料未來還可以做更多的應用,CEO 的願景是,不僅要做消費前(如導流與忠誠度計畫)跟消費中(如線上與線下結帳)(這兩項都是同業做得到的),還要做到消費後(物流、退貨)(目前只有 Affirm 在布局)。

2. 跟同業 ( Afterpay 與 Klarna) 相比:儘管 Affirm 在規模跟成長上好像都落後於兩個主要競爭對手,但與 AMZN 與 SHOP的合作,不僅可帶來商機,也證明其技術具有優勢,因為 Affirm 可針對不同人提供不同利率,代表 Affirm 有針對不同人的消費習慣以及還款能力去做風險評估。

Affirm 的創辦人 — Max Lavchin。目前可以找到的文章,多半推崇他曾是 Paypal 成立初期的 CTO,因此寫程式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有兩本書可以了解 Max Lavchin,《支付戰爭:互聯網金融創世紀》有聊到當時 Paypal 跟 X.com (由 Elon Musk 創立) 合併的情況,但只輕輕帶過 Max Lavchin;

真正有意思的,聊到比較多 Max Lavchin 的是 《矽谷創投啟示錄》,這本書有滿多篇幅著墨在 Max Lavchin 本人的背景、經歷與個性,基本上就是一個 Geek,很堅持在自己的 Coding 專業領域,所以跟 Elon Musk 有些針鋒相對的地方,可以理解他的理念在哪裡,後來為什麼會創辦 Affirm 這間公司就變得很合理。

筆者會建議盡量去找他在法說會上的文字稿,光從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他對於 BNPL 產業的熱情。

如果可以的話,請看一下他在 2021/9/28 的 Affirm Investor Forum 中的影片,前半段可以看得出來,他(以及其他高層)還滿緊張的在背稿的,但是後面的 QA 階段,可以得出來他是相對放鬆很多,對整個 BNPL 產業,甚至是整個消費金融都充滿的使命感,相當充滿說服力。

--

--

BASM
BASM

Written by BASM

上市公司的選股 BASM 法則:「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假設 (Assumptions)、策略 (Strategy) 和管理(Management),簡稱 BASM」。 BASM法則可以預測哪家公司將會成長茁壯,創造傲人的股票報酬率。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