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後再上?ORCL FY24Q1 季報有這麼慘?

BASM
9 min readMar 10, 2024

--

受惠 AI 題材,今年以來,漲幅超過 50%,因為展望不如預期,回檔超過 10%,有沒有這麼快就跌落 AI 神壇的?

創始人兼 CTO — Larry Ellison 興奮地說 AI 新創簽約金額在 FY24Q1 倍增至超過 40 億美元 (FY23Q4 為 20 億),還誇讚生成式 AI 或是史上最重要新技術,加上表示 Oracle CloudWorld 還有更多的利多將宣布, FY24Q1 季報 (截至2023/8/31)公布後還是跳空大跌 10%,但真的有這麼慘嗎?

【看圖說故事】ORCL 表示,企業與 ORCL 合作,是因為 ORCL 可以用兩倍速訓練 AI ,但僅需要一半的成本,與 NVDA 表示買越多 、省越多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其 RDMA 技術(遠端直接記憶體存取)與 NVDA 超級叢集互連,可以不經過作業系統,可節省 CPU 資源、提高吞吐量、降低延遲,適用於大規模並列電腦叢集,跟 NVDA 一樣,不斷強調互連技術的重要性 (NVLink、NVSwitch、InfiniBand 等)。

他們真的是好兄弟!

訂閱免費電子報

FY24Q1

EPS: 1.19 美元,預期為 1.15 美元
營收:年增 9% 、季減 10% 至 124.5億,預期為 124.7 億
1. 硬體:年減 8% 至 7.14 億美元,不如預期;
2. 服務:年增 1% 至 13.83 億美元;
3. 雲端和授權 (主要業務,占比達 77%,有助營收穩定,提高獲利):年增 11% 至 103 億

【看圖說故事】雲端和授權業務是最重要的業務,又可以分為:
- (a) 雲端服務和授權支援:年增 12% 至 95.47 億,預期為 94.3 億
- (b) 雲端授權和本地端授權:年減 11% 至 8.09 億,預期為 9.67億,不如預期;

由下圖可以看出來,(b) 的季節性明顯,看企業客戶的採購金額來決定 (雖然不重要,但也沒有衰退);(a) 的絕對金額大,成長也明顯,可以知道 ORCL 的未來就靠這個業務了,占總營收 (124 億美元)的比重在本季增加至 37%,ORCL 未來幾年的目標都是要把本地端的軟體上雲端,可以看出來有慢慢再朝目標前進,但前進的速度能不能滿足市場就是個關鍵了,本次的股價崩跌就是成長速度降下來了….

訂閱免費電子報

(a) 雲端服務和授權支援,顧名思義有雲端、也有支援,95.47 億美元的營收又可被拆分作兩塊:

(a1) 授權支援:年增1%至 49.10 億美元,

(a2) 雲端服務:年增 30% 至 46.35 億美元,前季為 55%,大幅下滑。

【看圖說故事】市場期待有一天(a2) 雲端服務可以超越 (a1) 授權支援,營運穩定度跟獲利能力有能夠再進一步提升,不過, (a2) 的營收年增率從 55% 降到本季的 30%,讓市場大失所望。

所以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訂閱免費電子報

(a2) 雲端服務還是可以拆分作兩塊,一塊是 IaaS,另一塊是 SaaS
(ORCL 在 FY22Q1 才開始提供比較詳細一點的數據):

  • IaaS (OCI):年增 66% 至 15 億美元,前季為 76%
  • SaaS:年增 17% 至 31 億美元,前季為 45%
  • Fusion ERP:年增 21% 至 8 億,前季為 26%
  • NetSuite ERP:年增 21% 至 7 億,前季為 22%

【看圖說故事】其實也沒出甚麼問題,不是衰退,只是成長率掉下來了,市場讓他今年漲 50%,就是因為看好他的 AI 與轉型題材,小問題就此變成大問題。

由下圖可以看到,IaaS (OCI) 的年增率雖然從 76% 下滑至 66%,但其 CEO 還是滿得意這樣的成長率是高於競爭同業的 (hyperscale cloud infrastructure competitors) ,但實際上這樣的比較也不客觀,因為 ORCL 的規模比別人小太多了

不過,SaaS 業務的成長率竟然掉到 17%,Fusion ERP 的成長率下滑比較明顯,但似乎也不是這麼嚴重,所以是本地端上雲端這個基本假設出甚麼問題了嗎?

訂閱免費電子報

【看圖說故事】ORCL 分別就 IaaS ( 即OCI,年增率自 76% 降至 66%) 與 SaaS (年增率就45% 降至 17%) 的表現不如預期作出解釋:

主要就是來不及蓋資料中心影響到 IaaS 的表現;

另外,也需要一些時間說服從一次性的買斷 Cerner 轉換為按比例攤銷的訂閱服務,影響到 SaaS 業務的成長。

IaaS 方面:

目前,ORCL 在雲端服務覆蓋全球 64 個區域,(1) 44 個為公有雲 (Public Cloud Region) ( 6 個正在建設中。其中 12 個與 Microsoft Azure 互連)、(2) 9 個為私有雲 (Dedicated Cloud Region 僅供特定客戶使用) ( 11 個計劃中),以及 (3) 9 個為安全雲 (Security Region 專門用於存儲和處理敏感數據),或 12 個為歐盟主權雲 (EU Sovereign Region,符合歐盟數據保護法規);

但是,因為來不及蓋資料中心,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導致多項業務稍稍減速:在固定匯率的情況下,年增率將為 64%;扣除掉傳統伺服器託管服務 (legacy hosting services) ,Gen 2 Cloud ( 第二代雲端基礎建設) 的年增率高達 72%,【OCI】 以量計價的收入年增率自前季的112% 意外減速降至本季的 91%,【CLOUD@CUSTOMER】自有 60% 的成長。【Autonomous Database】營收成長率自 47% 降至本季的 42%

另外,雲端資料庫服務的營收年增率為 44%,隨本地端資料庫將持續上雲,ORCL 預估此業務將成為 IaaS 與 SaaS 以外的第三個支柱, Oracle 目前提供的雲端資料庫服務 — Oracle Exadata Cloud Service 的本季營收年增 46%。(Oracle Exadata Cloud Service 可部屬在 OCI 上,也可在客戶的資料中心部署)

SaaS 方面:

儘管 Cerner 又拿到兩筆總額 超過 10 億美元的訂單,加上波克夏旗下的 9 間電力公司也要更新他們的 ERP系統到 Fusion Cloud,但 Cerner 授權制合約好像沒辦法這麼快轉換為訂閱制。

【看圖說故事】ORCL 宣稱 Gen 2 Cloud 的年化營收來到 56 億美元,意即單季為 14 億,似乎不太合理?

所以 SaaS 方面比較單純,就是 Cerner 的轉換進步不如預期;

IaaS 的部分比較麻煩,不管是缺少 H100 GPU,還是蓋資料中心需要時間,只要還沒蓋好,Gen 2 Cloud 拿到手的 40 億美元的 AI 訓練訂單可能都沒有辦法執行,AI 訂單再多好像都是吃的到看不到。

跟其他 CSP 相比,ORCL 是第一個將 NVDA 的 HGX 上架的雲端公司,因此才得以搶到這些新創訂單,但卻沒有辦法執行合約並變現, 這似乎有點矛盾

訂閱免費電子報

FY24Q2 展望:

  • 營收:年增 5–7%,季增 4% 至 129–131 億,預期為 133 億
  • EPS:1.30–1.34 美元;

【看圖說故事】FY24Q1 的營收年增率為 9% ,FY24Q2 將進一步降到 5–7%,所幸仍維持季節性趨勢,呈現季增走勢,仍有機會逐季走高。EPS 也會進一步增加,其實也沒有甚麼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FY22Q4 是首次單季營收突破百億美元)

不過,為什麼 AI 仍沒有帶來成長?前面有提到,可能資料中心還沒蓋好,還不能開始煮已經到手的鴨子 ….

訂閱免費電子報

JPM :將 ORCL 的評級從加碼下調至中性,目標價從 112 降至 100 美元。

優勢:

  • 總經常性收入具彈性,並保持低兩位數的健康增長,
  • OCI 維持 60% 的穩健增長,超過主要的超大規模企業;
  • 獲得一些與 AI 相關的業務訂單;
  • 在改造 Cerner 的同時擴大利潤;

劣勢:

  • Cerner 轉型上雲端不容易,授權制轉移至訂閱制似乎遇到障礙
  • 數據中心擴建速度不夠快OCI 的穩健成長可能正在達到頂峰
  • 估值已超過25 倍 EV/FCF

【看圖說故事】分析師基本上是重複法說會上的論點,簡單來說(不負責任地說),可能就是漲多回檔

彭博:IaaS 年增 64%,低於預期的 67% ,掩蓋 40 億美元的 AI 相關新訂單;ORCL 仍是 MSFT 、 AMZN 和 GOOGL 的可行替代品

花旗 (中性,PT 138):儘管 #AI 新訂單強勁,但上漲空間不大

巴克萊銀行(加碼,PT 150):沒有 新催化劑;長期前景不變,但短期股價會區間波動

瑞穗 (買進,PT 150 美元):Cerner 的收入在短期內將面臨挑戰。

Stifel :投資者正在對 AI 和雲端進行定價;如果 AI 積壓訂單( 40 億美元)這麼高,其他 CSP 也在加速的 AI 硬體軍備競賽的話,為什麼資本支出沒有增加

訂閱免費電子報

--

--

BASM

上市公司的選股 BASM 法則:「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假設 (Assumptions)、策略 (Strategy) 和管理(Management),簡稱 BASM」。 BASM法則可以預測哪家公司將會成長茁壯,創造傲人的股票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