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層認錯;錯估經濟將在疫情後復甦,2021 年底至 2022 年初大舉招聘,雖已開始延後投資,並開始減緩行銷與招聘等相關營運支出,但費用成長率在短期內仍將維持高檔,並遠高於營收成長率,將導致虧損進一步擴大。
想知道 FY23Q1 季報可以看這邊:https://substack.com/profile/127325634-basm/note/c-15864585
想看 FY22Q 季報在這邊:https://basm.substack.com/p/shopify-block
2002 年成立, 2017 年上市。以銷售串流硬體出發,方便消費者用電視觀看 Netflix 等串流服務,進化為提供串流服務的媒體平台,收取廣告與訂閱收入。
Roku 有兩大事業體 - 串流硬體與串流平台;疫情期間,大家關在家看電視,營收成長明顯;疫情過後,先是消費者走出戶外,沒人想看電視;接著電視供應鏈受阻,電視賣不出去,機上盒(串流硬體)不是賣不出去,就是要吸收貨運成本,本來就賠錢賣,後來變成血虧;更慘的是,接著來了經濟衰退疑慮,廣告主縮減廣告預算,營收成長更進一步放緩。
目前除了等待衰退疑慮降低,讓廣告預算回籠之外,還要看海外市場的開發如何。美國的成長股,除了升息讓資金成本大增,導致估值下降,在美國主場的飽和之後,還是要看看能不能將戰場擴大至全球,不然成長停滯,估值就會更慘。
串流硬體:吸收成本以吸引購買,毛利率自 -24% 收斂為-19%,可喜的是帶來 230 萬新用戶。
串流平台:毛利率小幅回升,幸觀看時間重啟成長,年增21% 至219億小時。
ROKU 的優勢在於,在大敵環伺的情況下,仍在美國市場有將近七千萬的用戶,實在不簡單;但也因為太多大廠都進到串流軟硬體市場,只要大廠有一些風吹草動,股價也就跟著震盪;單純就活躍用戶數來看,還是可以推論 ROKU 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由硬體虧損帶進軟體(廣告)獲利的商業模式基本上算是成功的;
另外兩個指標 - 觀看時樹跟ARPU的表現也不錯;觀看時數終於又成長了,讓人鬆一口氣;通常在ARPU方面,官方說法都是跟傳統電視廣告相比,串流媒體的廣告預算仍有一段距離,因此還有成長空間;有時候也可以拿來跟一些網路社群媒體做一下比較。
另一個風險就是,一旦美國市場趨於飽和,投資人想看的就是他在海外市場的布局如何?ROKU 曾經提到,國際布局須符合當地法規與消費者習慣,需更多時間經營 (想想台灣的 NCC 其實就可以了解),而他們的策略是先規模,然後提升參與度,再考慮變現,也就是說先增用戶與節目規模,再提升觀看時間,最後以廣告變現。雖有持續宣布一些國際化的布局,透過與電視製造商合作的老方法打入新市場,如與 TCL 和 Metz 合作進入德國市場,以及與TCL合作進入澳洲市場。但實際上目前只有加拿大跟墨西哥的表現比較突出,墨西哥現在是當地排名第二的聯網電視,值得高興的是已經進入變現階段。
營業費用:研發與行銷等費用的年增率都翻倍,遠高於整體營收成長率,導致虧損恐持續擴大。稍感安慰的是,上季新增 180 萬用戶,本季續增230萬戶,其產品與服務尚具吸引力,各項指標皆較上季回穩,待經濟疑慮消散,用戶規模或有機會吸引廣告預算回籠。
- 通常成長股多將收入重新投入營運,透過行銷與研發來增加市佔率,並犧牲獲利;市場對營收成長高於費用成長持正面看法,但當趨勢反轉時,市場估值也將修正。
- 研發費用:過去幾季積極併購廣告技術公司、串流內容以及自製內容,導致相關費用持續維持高檔,本季ROKU續推新產品以增加營收來源,成效待觀察。
管理層評論:經濟衰退將給消費者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帶來壓力,並降低廣告預算,雖為暫時情況,但何時會趨於穩定或反彈的預期難度提升。
- Roku Media 新總裁 — Charlie Collier:加入ROKU 前為 FOX Entertainment 的 CEO;在A&E、AMC 與 FOX Entertainment 等節目專責廣告預售(upfront)業務。
- 分散廣告(ad scatter market):最近兩季管理階層多次提到分散廣告,相對於廣告預售(upfront)是在節目開播前的幾個月就決定廣告預算,分散廣告通常都在節目開播當季才決定預算金額。因此在經濟衰退期間,與典型電視廣告相比,分散廣告更易受影響,因投放跟抽離都相對容易;另外,因搜尋廣告可直接連結購買行為,而品牌廣告等展示廣告則不行,因此品牌廣告預算常先被縮減;ROKU 是分散式的品牌廣告,自然受到重傷。但管理階層仍然預期此為暫時的情況,當經濟回溫的時候,可以很快出現反彈,但這次的語氣更為保守,因為何時會趨於穩定或者反彈的預期難度提升。
- 國際布局:須符合當地法規與消費者習慣,需更多時間經營。主要策略是規模、參與、變現。先增用戶與節目規模,再提升觀看時間,最後以廣告變現。
根據 Conviva state of streaming report 的 Q2 報告顯示,在全球市場中,ROKU市佔率是 23.1%,高於以亞馬遜的prime 會員作為後盾的 firetv,以及電視大廠的 Samsung 旗下的智慧電視,更是將 Google 與 Apple 兩大巨頭的 andriodtv 和 appleTV遠遠拋在後頭。
不過,如果繼續往下看報告的話,會發現"全球"市佔率是明顯虛胖,Roke 主要市場是在北美,市佔率高達 32.6%,北美消費者愛看電視,消費能力又高,在此區域貴為龍頭當然值得一提;但是,如果看看其他區域,似乎看不到 Roku 的影子,更慘的是,前面幾期的報告,ROKU 在北美以外的市占率雖不高,但偶爾還是在前五名,第二季這份報告則是完全消失,顯示目前 ROKU的國際市場布局還沒有看到實質上的成長,或者至少成長率快不過其他品牌,目前還可以歸咎於供應鏈的問題,但如果全球都自疫情中復甦,ROKU 卻依舊表現如此,那真的是叫人憂心。
就觀看時數成長率來看,ROKU 的觀看時數僅年增 8.2%,勉強高於 firetv 與其他遊戲主機,但遠遠落後於 andriodtv (81.9%) 跟其他的電視 OEM ,但其實也不用太擔心,ROKU 的基數較大,成長率本來就會相對有限,其他廠商的用戶觀看時間本來就不高,自然成長率高很多。
就觀看時間的市占率來看,前三大中只有Samsung TV 是成長的, Android TV 的表現也是相對較好,消費者外出活動對於整個產業還是有著負面影響。
ROKU 主要合作的電視 OEM 廠是中國的 TCL, 根據新聞報導,在全球都有工廠,市占率頗高,對 ROKU 應是有利;過往 ROKU 的規模較小,藉由搭售 TCL 品牌的智慧電視來提升市占的商業模式是成功的,但當其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兩間公司該如何讓利則是一個風險。
據悉,TCL電子已經在中國惠州、成都、內蒙,海外的越南、巴西與墨西哥等國家建立了10多個海外工廠,全球產能佈局超2,600萬台/年(不含代工業務),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香港以及內地多個城市建立了研發中心,產品銷售到119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方面,TCL 也推出智能家居的相關產品,有意無意間與 ROKU 打對臺,儘管雙方的規模都不大,但對於合作關係的影響也是值得注意;再加上,如果將全部身家都壓注在單一廠商上也是不合理,因此增加其他合作OEM廠商也是當務之急,不過目前還沒有傳出好消息。
管理階層雖然承認錯誤,但是還是認為當景氣回溫的時候,廣告預算將會很快回籠,而第四台的剪線潮持續,加上流向串流媒體的廣告預算跟整個大餅相比,還是相對小很多,這些都是有利於 ROKU 的長線發展;另一方面,美國市場接近飽和,海外市場短期難見到成績,加上很多串流巨頭都開始要分廣告這塊大餅,未來 ROKU 可以分到多少餅乾屑實在很難說,尤其他的股性常常大起大落,一般投資人很難抱穩,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個很直得持續觀察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