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車起飛的充電樁市場 (2) — Tesla,電動車龍頭在充電市場的布局

BASM
13 min readMar 9, 2021

--

2020 年以來,投資市場最關注的公司就是 TSLA;TSLA 帶動整個電動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除了電動車之外,電動車相關的基礎設施也很重要,其一就是充電樁等充電設備。

根據 AFDC 的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只有四萬多座的充電站,10 萬個左右的充電樁,對照 BloombergNEF 預期,很明顯仍處於供給不足的階段。

目前美國充電樁市場上的領導廠商多半在 2010 年就開始佈局,現在看起來似乎都具備先進者優勢;不過,因市場還在快速成長,每個廠商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也因此很難預估哪一種商業模式是贏定了,難保有哪間新創找到後來居上的機會;不過,還是可以透過觀察每個商業模式的優缺點,找出相對認同的商業模式,並做持續的追蹤

本系列文章將先由首篇 — 找出市占率最高的五大充電樁廠商開始 ,主要內容為整理 BloombergNEF (彭博新能源財經)於 2020 年發布的電動車發展展望報告開始,對電動車與電動樁市場有一些基礎的概念, 接著再搭配 AFDC 的資料,找出、並簡介目前市場率相對較高的五間充電樁企業,分別為 :

1. Tesla,電動車龍頭在充電市場的布局
2. 率先上市成功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BLNK)
3. 直流快速充電佔號稱 №1 — EVgo
4. 美國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1 — ChargePoint
5. 歐洲 Level 2 充電樁市佔率 №1,可能也是全球 №1 — EVBox

目前唯一上市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僅上市三年 (2018 年 2 月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其他廠商目前都在尋求以 SPAC 方式上市 ( 請參考:SPAC 的上市範例), 營運數據相對有限;

所幸企業在尋求 SPAC 上市時,並非首次公開發行 (IPO),而是以併購的方式來達到上市募資的目的 ( 請參考:SPAC 的基本機制),故可不受監管機關的限制而向大眾公布未來的營運展望 ( 通常傳統 IPO上市都只可公布歷史營運數據,以及雇用市調公司做市場規模展望),本系列文章將因此得以針對個別企業的商業模式做簡介,並介紹個別公司對未來營運的展望

TESLA 的充電站 — 布局完整

就美國來說,目前只有四萬多座的充電站,10 萬個左右的充電樁,很明顯的不夠用; 充電樁佈局最完整的當然就是電動車龍頭 — Tesla 。

直流快充 (DCFC) 充電樁市占率
Tesla 市占率為 57%,排名第一;ChargePoint 與 Evgo 的市占率皆約 8%,並列第二,各擁有約 1383 與 1364 個直流快充 (DCFC) 充電樁。

資料來源:AFDC

Level 2 充電樁市占率
TESLA 市占率為 18% ,排名第二; 第一名的 ChargePoint 的市佔率高達 50%。

AFDC 在公共充電站方面的數據較為完備,家用充電設備的資料則相對缺乏;因此,本系列文章的先進者們雖都有生產家用充電設備,但卻缺乏公正的統計數據;不過,因為各間公司都沒有獨立揭露家用充電設備的銷售量 (僅 Blink 有特別提到其新推出的家用充電樁帶動其業績成長,請參考:首先上市成功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可以合理推估,家用充電樁對其營收的貢獻應相對有限,針對家用充電設備去做比較的必要性不高。

另一方面,就現有的充電樁市場來看,本系列文章的各間公司多是相對單純的充電站/樁製造商 (EVgo 則是強調與傳統汽車廠的合作關係,請參考:直流快速充電佔號稱 No1 — EVgo),目前僅有 Tesla 是以電動車製造商的身分下去布局充電站 (自2012年開始布局),為了在不同情境下提升使用者體驗,其充電樁布局可分為 (A) 公共場所 (B) 家用住宅。

Telsa 的 (A) 公共充電站
提供(1) 超級充電站(Tesla Supercharger) 跟 (2)目的地充電站 (Tesla Destination)

Tesla 的 (1) 超級充電站加上(2)目的地充電站 有 5404 座充電站 (如果用 Download Result,會有 968 + 4436 = 5404 座),充電樁只有 20815 個 (如果用 Download Result,會有 9574 + 14685= 24259 個);市占率方面,皆是數一數二。

資料來源:AFDC

在『充電規格』方面 (相關資料可以參考:WIKI車輛中心),TESLA 有自己的快充規格,也是唯一同時可提供交流充電 (AC) 與直流充電 (DC) 的充電插頭與插座。

資料來源:https://www.mdpi.com/1996-1073/12/19/3721/htm
資料來源:車輛中心

然而,儘管擁有特殊規格的插座(車輛端)與插頭(這邊應該是只來自於充電樁的插頭,不是車輛端),Tesla 官網上還是有銷售轉接頭,滿足 Tesla 車主的充電需求,降低充電的不便性,提升使用者體驗

轉接頭,資料來源:Tesla 官網

車輛中心
我國純電動車主要銷售車款AC多採用Type 1、DC多採用CCS 1

整車端方面,汽車製造商生產車款採用何種充電介面,與其外銷國家當地採用規範有所關聯,如 Hyundai及 KIA 為韓系車廠,但車廠會選擇採用CHAdeMO 充電介面外銷至日本,輸美車款採用 CCS 1,輸歐車款則採 CCS 2;

Tesla 過往雖以其專有充電介面之車款外銷全球,但新售車款 Model 3 已開發 GB 車型外銷中國大陸、CCS 2 車型外銷至歐洲等地區。

我國雖未訂定電動車充電共通介面,但多數進口車廠選擇輸入 Type 1 及 CCS 1 的純電動車型至我國販售,主要車款之介面請參考表3。

根據新聞顯示 (「特斯拉超級充電站要收費了,15日凌晨開始、每度7元起跳!解密背後的兩大原因」),過去 Tesla 充電是免費的,但自 2020 年已開始收費,若持續朝收費的方式發展,未來應有機會為 Tesla 創造相對穩定的現金流。

Telsa 的 (B) 家用住宅充電設備
提供 (3) Powerwall(4) 壁掛式充電座 (Wall Conncetor ) (5) 旅行用充電座 (Mobile Connector)。

(3) Powerwall
儘管下圖看起來是可以直接用 (3) Powerwall 來幫電動車充電,但根據官網資料顯示, (3) Powerwall 沒辦法直接連接到電動車上,必須要先連接到 Home Electrical Panel 之後,再輾轉透過 (4) 壁掛式充電座 來幫電動車充電

Powerwall, 資料來源:官網
資料來源:官網
資料來源:官網

(4) 壁掛式充電座 (5) 旅行用充電座
根據新聞顯示 (「特斯拉第三代家用充電座新增「存取限制」功能,未來有收費機制與電力共享」、「特斯拉家用充電座 Q2起自費4~6萬」、「Tesla開始在台推動第三代壁掛式充電座 銜接家中充電需求」),過去的壁掛式充電座也是免費的,但已開始收費,美國官網也都看的到價錢。

( 不僅讓人聯想到, 基於環保,iPhone 的耳機跟旅充都慢慢不是免費;也突然想到,似乎回到(很久很久以前)購買手機時,也曾有全配跟簡配兩種選擇,)

壁掛式充電座, 資料來源:官網
(4)壁掛式充電座與(5)旅行用充電, 資料來源:官網
(4) 壁掛式充電座,資料來源:官網
(5)旅行用充電座,資料來源:官網

過去,Tesla 的充電與充電設備都是免費供應的附加服務,以提升消費者的接受度與使用者體驗;若與後續將介紹的其他先進者的商業模式來做比較,這些先進者可以賣硬體、賣軟體、賣電,以及賣管理,Tesla 身為最大的電動車廠商,身兼數一數二的電動站營運者,在可見的未來,電動車趨勢難以抵擋,路上跑的電動車只會越來越多,賣硬體、賣軟體、賣電、賣管理等服務是否會為 Tesla 再加一分,值得持續關注。

不過,在此之前,可以先來看看 Elon Musk 的火星夢。

TSLA 暴跌之際,補充信仰值

資料來源:finviz

筆者最近在看這本書 — 『鋼鐵人馬斯克』。Musk 一直以來的目標都是帶人類上火星,因為地球可能待不久。

如果以直觀的角度來看:(1) 學習設計、製造火箭,以及發射火箭運載太空站需要的東西,是為了送人類上火星所做的準備 — SpaceX;(2) 透過太陽能板產生電力,供應家庭用電,並為電動車充電,布局充電站減輕里程焦慮,以電動車淘汰汽車,是為了在獲得上火星的技術前先爭取時間 — Tesla;(3) 火星的環境目前還不適合人居住,所以先在地底下練習挖交通隧道,上火星後就可先在地表下建造短期的居住場所,同時為回到火星地表上生活做準備 — The Boring Company,還可以再以 SpaceX 的 Starlink 計畫 (發送地球低軌衛星)來提供網路服務給火星;其他還有 Neuralink。

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了避免人類滅絕,所以要上火星,因此必須要發明火箭;但是,火箭科學沒辦法這麼快有突破,因此要先設法延長地球的使用時間,所以要減少碳排放量;要減少碳排放量就要減少使用能源(石油),所以最好的方式可能是使用太陽能,來為家庭供電,來為交通工具充電,因此開始經營太陽能板與電動車公司;面臨晚上沒有太陽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儲存太陽能的問題,Tesla 的 Megapack 和 Powerwall 因此產生;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是工程師思維

因此,一直以來,Musk 都自許為工程師,募資只是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夢想與目標;具備做這麼多事情的能力的人,肯定是非常人,也不是普通人所能了解與批評的,我們這些普通人都只是以成敗論英雄。

另外,筆者在 SQUARE (SQ)系列 (一) (二) 中,曾多次提到『支付戰爭』這本書,但並沒提到在看書時所產生的疑問:為什麼 PayPal Mafia 這張照片沒有 Elon Musk?

後來在大慶證券的粉絲團貼文有看到,原來是因為 Elon Musk 當天沒空來拍照……

『支付戰爭』給筆者的感覺是,基本上都在貶低 Elon Musk,似乎在 PayPal 與 X 的併購前後的營運都沒有做出太大的貢獻;不過,『鋼鐵人馬斯克』這本書解決筆者的疑問,另外還找到這篇文章:

An alternate history according to Elon Musk
The only negativity in recent years was due to a book called The PayPal Wars, written by a sycophantic jackass called Eric Jackson. This guy was one notch above an intern at PayPal in the first few years of the company, but gives the impression he was a key player and privy to all the high level discussions. Eric couldn’t find a real publisher, so Peter funded Eric to self-publish the book. Since Eric worships Peter, the outcome was obvious — Peter sounds like Mel Gibson in Braveheart and my role is somewhere between negligible and a bad seed. However, to his credit, Peter didn’t realize the book would be as bad as it was and apologized to me personally at a Room 9 board meeting at David Sacks’s home in LA.

另一方面,這兩本書都很吸引人,但不是因為書裡敘述的是創業成功的故事,而是因為兩本書裡面都充滿了挫折與失敗,這些如何面對挫敗與挑戰的經過,才是真正引人入勝的地方。

如果對 An alternate history according to Elon Musk,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Elon Musk 對『支付戰爭』的平反信

回到充電樁市場的布局
Tesla 雖未另外揭露充電站方面的營收 (可能因為之前是免費充電,但近來似乎有逐步轉為付費機制的趨勢),但 Tesla 早在 Model S 上市之後,即 2012 年 09 月就開始布局充電站,讓 Model S 的車主可以透過車上電腦系統找到免費的充電站,當時的目標就是要建置全球的充電網絡,而根據 2021 年 03 月 05 日的新聞報導(「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在中国大陆数量突破6000桩) 顯示,目前 Tesla 在中國的超級充電站共有 760 座,超級充電樁則超過 6000 個。(對比美國,Tesla 的 (1) 超級充電站有 968 座,超級充電樁有 9574 個)。)

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在中国大陆数量突破6000桩
36氪获悉,3月,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在中国大陆数量正式突破6000桩,达成新的里程碑。截至目前,特斯拉在国内共建成开放超过760座超级充电站、超过700座目的地充电站,覆盖超过300座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

因為雞生蛋、蛋生雞,如果沒有辦法解決消費者的里程焦慮,電動車多會跑都沒有用。因此充電站 / 充電樁對 Tesla 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對當時的 Tesla 是筆相當大的投資,而事實證明,充電站對消費者而言,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服務。

從另一個角度看,傳統汽車廠多是尋求與其他電動樁廠商進行合作, Tesla 是目前唯一獨力布局家用、公共充電網路的電動車廠 (還可以連結至其太陽能事業),符合 Tesla 一直以來都是自己來的特徵,只有把通路、設計、技術與製造能力掌握在手中,才有機會降低創新的成本,進而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以求達到正向循環。

也正因為凡事都自己來, Tesla 本身除了市場矚目的自動駕駛題材外,充電相關的業務若是更趨完善,應有機會提供一個更穩定的現金流

介紹完 Tesla 在充電市場的佈局,接著來看一下其他充電樁廠商的商業模式,首先將是已上市成功的充電樁企業 — Blink。

--

--

BASM

上市公司的選股 BASM 法則:「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假設 (Assumptions)、策略 (Strategy) 和管理(Management),簡稱 BASM」。 BASM法則可以預測哪家公司將會成長茁壯,創造傲人的股票報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