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從 (可能會) 被 Square 併購的 Afterpay 開始談起,再聊 Klarna,最後才是 Affirm。

2021 年開始,BNPL 突然吸引到許多市場目光,但如果光看“先買後付”這個名詞,會覺得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信用卡的無息分期付款而已嗎?一直到持續有在關注的 Square 宣布要併購 Afterpay 之後,才發現原來“先買後付”產業的遊戲規則有何特殊之處。

雖然 Klarna 不是美國上市公司,在資料蒐集上有一定程度的難度,不過 2021年的資料開始出現一些比較符合美國會計制度的資料,推測很有可能已經準備在美國上市的申請流程,還滿值得期待的

上篇簡單介紹 Klarna,本篇聊聊 Klarna 的基本營運數字。

Klarna 不是美國上市公司,僅公布累積數據(YTD),並未公布單季數據,官方文件有點難整理,只好盡量去湊數字;為了方便跟 Afterpay 與 Affirm比較,本篇將盡量用 USD 來顯示,若又因此受到匯率的影響,請見諒。

資料來源:Klarna

最重要的指標: GMV (商品銷售總額)
第一張圖的單位為 SEK,第二張圖則是以 USD 顯示。

資料來源:Klarna

Klarna 在 FY21Q3 的 GMV 為 183 億美元,FY21H1為 390 億美元;

作為對比,根據前篇文章

Afterpay 在 FY21H1 的 GMV 為 113 億美元,Klarna 的 GMV 是將近 Afterpay 的三倍大。

資料來源:Klarna

在計算 Take Rate 之前,先來看看哪個業務比較重要?
Klarna 並沒有在財報中直接揭露營收 (Revenue) 這個項目,但在 Business Update 檔案中,有提示相關的調整:Revenue = (1) Interest Income + (2) Commission income + (3) Net Result from Financial Transaction

資料來源:Klarna Business Update Jan-Dec 2020

財報大概是長這樣 (2021 年前九個月的數據):

資料來源:Klarna

由上圖可看到,財報中最大的兩個項目是 (1) Interest income (消費者利息收入) 和 (2) Commission income (抽成收入);

截至 2021 年前三季,(1) 消費者利息收入為 29.28 億 SEK, (2) 抽成收入則為 78.01 億 SEK。基本上,(3) Net Result from Financial Transaction 的金額小到可忽略的 (主要為衍生性金融商品、匯率與股權等項目所產生的未實現損益)。

如果以 FY20 的完整數據來看,(2) 抽成收入為 76.7 億 SEK,(1)消費者利息收入為 32.6 億 SEK (根據其商業模式判斷,唯一會收利息的業務是 Monthly Financing其 APR 介於 9.99% — 19.99%,很快就會提到這項業務 );

資料來源:Klarna

下圖可看到,(1) 消費者利息收入的比重持續下降。

資料來源:Klarna

雖然 (2) 抽成收入的比重遠大於 (1)消費者利息收入,但還是先來看看甚麼是消費者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

(1) 消費者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
主要來源是 Loan to the Public (後面會提到的貸款淨額),即借錢給顧客(消費者)的總信貸金額,因此 Interest income 是向消費者收取的貸款利息收入

資料來源:Klarna

文件解釋,越來越多消費者偏好短期、零息的先買後付服務,選用需付利息的 Monthly Financing 服務的消費者則減少,導致 (1) 消費者利息收入 逐年下降,占比在 FY20 降至 30%。

資料來源:Klarna
資料來源:Klarna 官網

Afterpay 僅提供零息的 BNPL 服務,因此沒有向消費者收取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

回憶一下,根據前篇文章, Afterpay的營收來源:

向零售商抽成的收入, Afterpay 稱為 Afterpay Income;

向消費者收取的滯納金,Afterpay 將之認列為 Other Income 。

(2) 抽成收入 (Commission income)
(2)抽成收入又可分為 (2a) 商家抽成 (Retailer)與 (2b) 消費者抽成 (Consumer);

(2a) 商家抽成 (Retailer),亦即向商家收取的行銷費用;(2b) 消費者抽成 (Consumer),則是跟消費者相關的應收帳款所收取的各種手續費。

資料來源:Klarna

(2a) 商家抽成的詳細解釋如下:

資料來源:Klarna

(2b) 消費者抽成的詳細解釋如下:

資料來源:Klarna 2020 Annual Report

從細項來看,(2) 抽成收入,又可概分為 Merchant Revenue 、 Late Fee (注意,滯納金並沒被納入(1) 消費者利息收入),以及提供給 Affiliate 的收費服務;

Merchant Revenue 即為前述的 (2a) 商家抽成,其成長可推動 (2) 抽成收入的成長 (因其個別成長率 — 57%,大於整體成長率 — 47%),重要性最高;

會被拿出來個別討論,Late Fee 金額應不小,應占前述的 (2b) 消費者抽成的一大部分;

至於提供給 Affiliate 的收費服務,就暫時無法確定是歸類在 (2a) 或 (2b)之中,目前金額還沒有高到需額外揭露的必要,因此忽略它。

資料來源:Klarna

不過,Late Fee (滯納金)的部分,留待下篇再來討論。

開始算 Take Rate
在年度數據方面,整體 Take Rate (營收 / GMV) 約維持在 1.60% 上下

向消費者收取的滯納金越來越少,顯示 Klarna 吸引到優質的客戶 (延遲繳納的風險比較低),而持續降低 (2b) 消費者抽成 (滯納金為主) 的 Take Rate 也是 Klarna 持續努力的方向。

資料來源:Klarna

在季度數據方面,Klarna 沒有公布 (2a) 商家抽成和 (2b) 消費者抽成(滯納金為主)的季度數據。

因此在計算季度 Take Rate 時,只能夠把(2a) + (2b) 一起計算,也就是 (2) 抽成收入,但是缺點就是會高估 Klarna 對商家的 Take Rate

Revenues and expens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services are reported as commission income or commission expenses. Commission income mainly stems from retailers that have an agreement with Klarna and different types of fees related to end-customer receivables

Take Rate 如果以 SEK 計價,大概是 1.50% -1.65% 之間。

資料來源:Klarna

若以 USD 來計算,去除掉比較突出的數據 (受匯率、併購與會計調整的影響),平均值大概是 1.60% 左右,跟 SEK 計價是差不多的。

資料來源:Klarna

1.60% 的 Take Rate 令人驚訝,因為實際情況可能更低。

根據前篇文章計算,Afterpay的 Take Rate 約 4%。

根據下方截圖,該分析師預估 Klarna 光是針對商家的 Take Rate 應該就有 3–6%,如果不是筆者算錯 (歡迎指正錯誤),就是歐洲市場 (以瑞典跟德國為主)真的很競爭

資料來源:Klarna: The $31B Snapchat of Personal Banking

該分析師的淨商家抽成(Net Merchant Commission) 則是 1.6% 左右,與筆者算出來的相近;

但其文章( Klarna: The $31B Snapchat of Personal Banking 的免費版本)並沒有揭露淨商家抽成(Net Merchant Commission)的計算方式

資料來源:Klarna: The $31B Snapchat of Personal Banking

如果,把 (1) 消費者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 也算進來,會不會高一點?

若以 USD 計價, 截至 FY21Q1,(1)+(2) 的整體 Take Rate 約介於 2.40% — 2.50% 間, FY21Q1 降至 2.14% 左右。

資料來源:Klarna

SEK 計價的數據比較完整,已提供至 FY21Q3 的數據, (1)+(2) 的整體 Take Rate 在 FY21Q1 落底後,FY21Q3 回升至 2.32%, (1) 跟 (2) 同步出現小幅成長。

資料來源:Klarna

不過,即便是納入向消費者收取的利息收入,Take Rate 還是低於 3%,也低於 Afterpay 的 4%。

--

--

BASM
BASM

Written by BASM

上市公司的選股 BASM 法則:「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假設 (Assumptions)、策略 (Strategy) 和管理(Management),簡稱 BASM」。 BASM法則可以預測哪家公司將會成長茁壯,創造傲人的股票報酬率。

No responses yet